摘要:在达晨创投主办的“达晨2016年经济论坛”上,经济学家许小年发表了演讲。他认为,中国经济是L型走势,即长期在底部徘徊,长期处于低增长状况。
宏观经济低迷,中国经济是不是就没希望了?许小年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宏观经济越差,微观经济越有希望。“因为穷则思变,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根本就不求变。”许小年说,“宏观经济越差,微观经济转型创新的动力和压力就越强。”
“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感到乐观。”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到这里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今天讲的内容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宏观经济,后一部分是微观经济。
总的来说是宏观没什么戏,但是微观层面上希望大大的有。
今年的5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权威人士的访谈录,这位权威人士说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是L型的。L型就是长期在底部徘徊,长期处于低增长的状况。这个L型的判断,我本人认为是符合实际的,我也非常支持。
L型的判断和前一段时间中央政府所宣示的新常态是直接相关的。实际上这两种说法背后都是一个经济分析,就是经过30年的经济增长,将来我们要面临一个长期的低增长阶段。对于这一点,企业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经济会进入L型?在L型中,要停留多长时间?如何才能突破L型,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这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
供给侧改革的几个药方
真正的供给侧应该做什么?我开出了几个药方。
第一个药方是全面减税,不是结构性减税。过去的结构性减税是有增有减,实际上增的比减的多。全面减税,不仅是企业负担,而且是把更多的资源留给企业和市场去配置,不是由政府去配置。
第二个建议是缩小国有经济的规模。因为国有企业没有创新的压力,没有创新的动力,你要想创新,一定是靠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工资是固定的,而且在降低,你让他一年拿几十万的工资,他管着几千亿的资产,什么结果?换了我,我肯定偷,这是人性的必然结果。他怎么可能有激励机制,有积极性,有压力去做技术创新呢?
如果我们在供给侧不能看到这些实质性的变化,那么我们L型的横着的尾巴可能会拖很长时间,真正要做的是制度性的改革。
人民币还将持续贬值,但不会崩盘。人民币汇率主要取决于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三年前我们是双顺差,就是贸易帐户、资本帐户全部正常,因此三年前人民币一直是升值的。但三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顺差变成了单顺差,单顺差一直持续到今天,这就是贸易帐户的顺差和资本帐户的逆差。
正是因为贸易帐户的顺差,所以我认为人民币不会崩盘。看一下世界各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崩盘的货币都是双逆差,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是单逆差,而贸易帐户每年仍然有几千亿,所以人民币还会再贬,但是崩盘的危险很小。股票市场的基本面继续恶化,房地产市场短期的繁荣难以维持。这是美元升值,意味着人民币贬值。
转型是转变经营模式,不是转行
宏观是这样的情况,中国经济是不是没希望了?不是的。我个人的观点宏观越差,微观越有希望。
什么逻辑?因为穷则思变,你让他的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根本就不求变。我做得很好啊,干嘛要变?我的传统经营模式很好啊,为什么要变?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每年10%的增长挺好的,一天到晚辩说这个改革、那个改革,有什么必要?现在你再跟政府说改革,他比以前听得进去了,现在你跟企业说转型,说研发,他也愿意听了。
两年前我的学生碰到我的时候,第一个问题是“教授,下阶段政府会出台什么政策?”,我一听就没情绪了,我说政府政策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一个企业盯着政府的政策来决定他的经营方略的话,这个企业就把自己降低到了农民的水平上。
为什么?农业特点是靠天吃饭,农业现在都不靠天吃饭了,你到农村去看,遍地是大棚,农业对气侯的依赖大大降低,一个企业还在靠天吃饭,你能适应这个市场竞争吗?宏观政策跟你没关系。
宏观层面不好,我反而觉得企业发生了很多令人鼓舞的变化。企业愿意转型,愿意提高,政府才愿意改革。
但转型不等于转行,不要搞差了,转型指的是经营模式的转变,而不是从制造业转到金融。有人说转型是找死,因为你把它理解成转行了,那就是找死。所以说转型是找死看是什么样的转型,如果是转行的话,我认为真是找死,因为你在这个行业里根本就没有经验。
我推荐德鲁克的一本书《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里面强调了几个观点,我都非常赞成。一个观点是创新何需高科技?在传统行业中,创新有大把大把的机会。另外一个观点是创新是需要专注的,是需要经验的积累,只有在这个行业中耕耘多年,才能知道这个行业的核心问题在什么地方。
由于宏观层面上能够研究的东西很少,能够说的东西很少,最近几年我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企业的研究上,花在企业的调查和参访上,我看到了很多在传统行业进行创新的案例,支持德鲁克在这本书里的观点。传统行业创新,仍然是大有作为的。
举个例子,服装行业,过去的商业模式是一年开一次订货会,这样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了。现在的服装厂家一年换一次款式行吗?不行了,于是一些企业就开始改变商业模式,发展都不错,可以做到逆势增长,可以有10%-20%的增长。
欧洲的首富是ZARA的老板,是传统行业。ZARA的创新在什么地方?就是快速推出新的款式,满足了市场需求,于是业务越做越大。
日本首富是优衣库的老板,还是传统行业。优衣库打的是什么战略?不是快速更新,优衣库的款式多少年不变,全是基本款,它的创新在什么地方?
它价格明显比其他家高,它优在面料,材料,优衣库在面料研究上的投入是其他服装厂家没办法比的,它和大学长期合作,进行面料研究的开发。
看一看传统行业机会真的很多,如果你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很好。没有,也不必妄自菲薄,在自己的行业中专注做下去,差异化竞争,开发产品和技术,你可以做成ZARA,也可以做成优衣库。
在传统行业中继续创新,不必因为自己没有高科技而感到悲观,传统行业照样可以进行创新,但是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流程的梳理和优化,需要对技术的理解。
转型需要专注,执着的笨人,不需要聪明人。不要再寻找政策的风口,或者是商业的风口,要放弃机会主义的习惯,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追随潮流是没有创新的。
中国的消费者只对钱忠诚
在创新的道路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会对我们形成障碍。
比如“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只不过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诸多技术创新中的一项,如果其他的创新没有形成什么思维的话,为什么互联网要思维?我搞不懂。
打造“生态圈”,生态圈不是靠营销和补贴打出来的。就像在大草原的地上放了一堆草,结果羊全来了,吃完了之后全散了。
生态圈靠什么打造?靠栅栏,你要在草地上圈出一片栅栏来,用经济学术语讲叫进入和退出壁垒,这样才能打造生态圈。
现在很多打车公司陷入了困境,给了补贴人才来,补贴哪天取消人就没了。中国的消费者哪有忠诚度?中国的消费者只对钱忠诚,不对任何品牌忠诚,凭什么对你忠诚?当你的价格比出租车还高的时候,凭什么在你这里消费?所以这个生态圈是一个误导概念。
“共享经济”也是一个,凡是这种口号我们都要划一个大大的问号。
共享经济只是利用少量的私人的多余能力,共享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Airbnb,你去住人家房子,不付钱,门都没有,谁跟你共享?Uber,你不付钱谁让你白打车?
有人问我,教授,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不是共享经济?我说,你说什么?市场经济从来都是排他的,不是共享的。
我们经常被这些非常时髦的概念搞昏了头脑,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工业4.0”,吹得神乎其神,我到下面企业看了之后说,你还说4.0,连2.0都没做到,谈什么4.0?
在不断澄清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的过程中,我做了一个总结:工业4.0或许是未来的方向,但对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工业4.0,而是工业2.0和工业3.0,如果你把工业3.0做好了,效率就有很大提高。
这几个阶段是不可超越的,不要跟我说弯道超车,老老实实从自己的企业出发,该干什么的干什么,一点一滴提高效率,到某一个阶段也许效果会有突出飞跃。
宏观经济会持续低迷,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微观层面上无所作为。宏观经济越差,微观转型创新的动力和压力就越强,我反而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感到乐观。
我们有肥沃的商业土壤,有丰富的企业家资源,中国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企业家。我相信在经济形势面前,在长的L型面前,政府政策会转向务实,转向改革,没有理由对未来感到悲观。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