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潘文静)6月初的丰宁,碧空如洗,漫山染绿。在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东营子村的旭缘牧场,1300余头膘肥体壮的荷斯坦奶牛埋头吃着草料。这些奶牛,是丰宁4千余户贫困户的“股份牛”。凭借扶贫贷款入股牧场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2500元;凭借财政扶贫资金入股牧场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1200元。
“股份牛”是丰宁当前大力推广的产业扶贫项目,依托该县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缘天然集团的下属牧场开展。随行的丰宁满族自治县扶贫办副主任孙孝军告诉记者,该项目去年在黄旗镇试点成功,今年计划在贫困程度较深的南关乡、五道营乡、王营乡新建4家牧场,预计能为全县上万名贫困群众带来稳定收益。
走传统优势产业与现代机制相结合的扶贫路子,是我省深度贫困县丰宁满族自治县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出的有效途径。丰宁虽是农业大县,但县域经济总量小,经济欠发达,贫困程度较深。目前,全县还有167个贫困村(含27个深度贫困村)、3万余户贫困户、6万余名贫困群众。
“我们采取‘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的方式,从建档立卡户中筛选贫困户入股牧场。”丰宁满族自治县扶贫办主任李兆武介绍,以旭缘牧场为例,1149户60周岁以下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通过“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政策贷款5万元入股;3763户贫困户,每户凭借6000元财政扶贫资金入股。牧场基础设施由企业投资,购牛资金由小额扶贫贷款和财政扶贫资金等组成。此外,流转土地的村民,每年每亩地还可获800元到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
“如果你以为贫困群众只能得到资产收益,那可是想得太简单了。”缘天然集团董事长孙玺珉笑着对记者说,奶业有着联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产业的完整产业链。除了资产收益,贫困群众还可以在牧场打工、种植青贮玉米,收入“远比种玉米强”。
能比种玉米强多少?黄旗镇东营子村58岁的孙喜臣说,他在旭缘牧场当饲养员,每月工资3000元;南关乡黄土梁村的方百全夫妇说,今年地里改种青贮玉米,收获后卖给缘天然,每亩地预计多收入七八百元。
眼下,该县又谋划着为养殖“股份牛”的牧场建设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这样,每个牧场每年可多扶持200名贫困群众(重点倾斜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预计人均年增收3000元,连续扶持20年。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