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已逐渐告别低成本竞争的时代,智能制造则成为当下企业转型升级最火的选择,智能家电和智慧家居成为了不少企业新的增长点。
为了抢占这个风口,以格力和美的为例,中国家电企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以“机器换人”的方式改造生产线,把更多科技的元素融入到家电产品当中,让家电更加智能。
数据显示,智能家电未来5年将累计带来1.5万亿元的市场需求。“得益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中国家电企业的智能制造已经领先于全球。”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表示。
转型中的家电企业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在保证家电主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科技研发、收购等手段进行多元化的布局。
由“制造”转向“智造”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发展,不少中国制造业企业都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中国制造型企业正由低端转向中高端,由依靠低成本拉动增长向依靠科技和自动化进行升级。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也推动了不少的企业开始发力智能制造,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之下,智能家居更是成为了不少家电企业共同的选择。
中怡康品牌总经理左延鹊认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减弱以及工业4.0的推进,中国制造业走上了通过自动化提升效率的时代。“机器换人”在劳动密集型的家电工厂频频上演,智能工厂开始出现。
作为白电巨头的格力和美的在智能制造方面均把机器人作为未来战略的重点。但走的是不同的路子,格力走的自主之路,美的走的则是引进之路。
2016年通过自主创造的智能装备,格力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整体生产效率提升10.5%。从2013年开始,格力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就已小规模外销,到2016年底,外销设备产值超过了10亿元。
年报显示,2016年格力在巩固空调市场现有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加速在智能装备、智能家居模具等领域的产业转型,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01亿元。
格力的生活电器也向多元化、精品化、智能化发展。在智能家居方面,格力则是以产品多元化及智能家居为切入点,探索研究家用消费类电子、通信及工控芯片的发展方向,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空调、洗衣机等多款产品已实现无线连接,并能通过“格力+” APP进行远程控制、故障报警以及维修的服务。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智能制造是家电企业转型的关键点。企业需要设计和研发智能的产品,否则很难在市场上混下去。”自2011年进行转型升级以来,美的也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制定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并将此明确为发展的关键。此外还成立机器人业务部门,收购了机器人巨头库卡。除了格力与美的以外,其他家电企业也在积极地探索智能制造。早在2012年创维集团就提出了机器人战略,开启自动化征程。
洪仕斌认为,智能制造离不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场景,虽然中国的智能制造还没形成产业化的市场前景,但是已经具备发展的根基。
“多元化” 成为转型突破口
事实上,中国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的背后是中国机器人市场的迅速崛起。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仅为14978台,到2016年达到9万台,市场规模增长超过6倍。根据工信部发布的规划显示,到2020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
近年来,中国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也逐渐转向多元化发展,不再满足于做单一的家电企业。格力和美的已经逐步进入了非家电的领域,格力进入了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非家电领域;美的则通过收购等手段朝全球性的科技集团转型,布局机器人产业。
2016年7月,格力已正式宣布进入多元化时代,围绕智能家电和智能制造两大板块,从造空调的技术延伸出去,在家电制造等传统领域迈向纵深,在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进行开拓。
而美的未来将继续布局新产业,以库卡为平台,围绕工业机器人、商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进行布局,并拓展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关键部件和应用控制的投资。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未来中国的家电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逐步泛家电化,不能只生产家电产品,必须要延伸,企业发展的规模才可能会越来越大。“现在整个中国家电的市场发展已经非常饱和了,如果企业还是局限在家电范畴,未来是很难做大的。中国家电向智能制造转型意在突破规模限制。”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