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做到极致,
便成了神。
中华调料之神
有一个男人,
你可能不认识,
你妈肯定认识!
那些年的包子、饺子、
烙饼、炒菜、炖肉···
哪一样离得了他?
从小在厨房里,
听到老妈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
“去,把十三香拿来,
王守义十三香。”
喏,就是他,
别说你不认识。
都知道,
宅男女神,
老干妈。
宅女男神,
王致和。
你们封神的时候,
有没有把王守义老爷子,
放在眼里?
这个靠100元创业起家的老人,在小小的调味品领域一做就是几十年,硬是把一毛钱一包的调料,做成了年产值7个亿的企业。
像老干妈一样,
王守义从不借银行一分钱,
坚持不上市不融资。
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事,
不论是引进设备还是扩大厂区,
完全靠自有的资金。
即便每包调料只有8分钱微利,
年利润竟能达到3个亿。
早在上世纪50年代,
王守义就从祖父手里,
继承了十三香的秘方,
而彼时祖父是兴隆堂的继承人。
始于北宋都城开封的兴隆堂,
历史悠久,
专营草药、香料。
创始人也是官宦之家,
善烹饪,
后来辞官在开封开药铺,
取名兴隆堂。
公元1101年兴隆堂推出一种秘制调料,因性能独特名扬京城,很快便被收入御膳,专供宫廷享用,一般百姓连味都闻不到。
清末战乱,
王家人颠沛流离,
好在秘方带出宫被保存下来,
年幼的王守义这才有可能
从祖父那里继承秘方。
转眼1959年大灾荒,
很多地方颗粒无收,
树皮、野菜,甚至观音土,
都被人们拿来充饥。
王守义一家同样如此,
孩子饿得前胸贴后背,
嗷嗷直哭,
情急之下的王守义想起了祖传秘方。
在家无异于等死,
不如出去闯闯试试,
在原配方的基础上,
他不断挖掘中国传统调味理论,
将配方更加完善改进,
并开始沿街叫卖。
那个年代没什么像样的交通工具,
走路全靠一双脚,
王守义北到石家庄,
南到驻马店,
硬生生一步步走了下来。
为了取得信誉,
他在每一包出售的十三香上,
都盖上了十三香的印鉴,
盖了印章就有了字号,
不满意包退包换,
信誉因此慢慢建立起来。
虽说本小利薄,
但老百姓都非常喜欢这种调料,
况且不满意可以随时退换,
逢年过节大家都会多买些。
到了1969年那个特殊时期,
无人敢经商做买卖,
王守义无奈也停止了
十三香的加工售卖。
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
在儿子王银良的多次劝说下,
父子俩办起了家庭小作坊,
从100元开始创业起家,
成立了十三香调味品厂。
每天凌晨4点披着星光,
王守义拉着他那辆破车子,
准时来到市场,
一天叫卖下来,
回到家嗓子一句话说不出来,
只能比划着手势和家人交流。
寒来暑往,
到了冬至这天,
他本想着冬至大家都吃饺子,
调料必然好卖些,
顾不上天寒地冻的他,
天还未亮就拉起几个孩子出摊。
可谁知从早到晚叫卖了一天,只卖出了一块钱,儿子冻得哆嗦站不稳,掐着手里的一块钱,抬头看看三个儿子,王守义一言未发,晚上却心疼得合不上眼。
第二天照旧,
看着熟睡的孩子,
擦干泪把孩子们叫醒,
继续到市场摆摊。
每到年节,
市场上摊贩们都回家过节,
唯独王守义一家准时出现,
一年365天从未间断。
长年累月下来,
不仅是口味鲜美的调料
赢得人们的口碑,
人们更习惯了这种叫卖声,
进而对他产生了绝对的信任感,
周边村子的人宁愿多走几里路
也非要来他这买。
名声越传越广,
买得人越来越多,
王守义适时扩大了规模,
添置了机械和人手,
销量瞬间翻了百倍不止。
企业做得越来越大,
王守义却坚持三餐粗茶淡饭,
永远脚蹬一双老布鞋,拄一根手杖,
穿着朴素得放到人堆里,
压根看不出是身家上亿的老板。
常年风里来雨里去不停歇,
严重损坏了他的身体,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
坚持拄着手杖,步履蹒跚地,
每天到厂区看“孩子”们。
在他心里,
每一个员工都是他的孩子,
他经常嘴里念叨着:
“进了十三香的门,
都是一家人。”
前几十年他受了各种苦,
他不希望孩子们再遭一遍,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亲自到市场上为员工
采购新鲜蔬菜,时令水果。
职工到餐厅就餐,
老人颤颤巍巍地为每个员工发筷子,
遇到员工加班,
反复叮嘱炊事员
一定要员工吃上热菜热饭。
夏天,老人就亲自给生产一线的员工送去清凉解渴的绿豆茶,冬天给员工发棉鞋、手套。
用他自己的话说:公司的发展是每一位员工用心血和汗水拼搏出来的,挣的钱不往员工身上花往哪花?一定要让员工吃好、穿好、休息好,绝不能亏了咱工人。
去世的前几月,
老人已经忍不住咳血,
但还是不放心地挨着,
餐厅、厂区、车间转,
生怕照顾不到哪个员工。
2003年,
做了一辈子十三香的王守义,
带着不舍离开人世。
庆幸的是,他去世后,
老人一直坚持的慈善事业,
始终没有停止,
扶贫帮困,捐资助学,
各种自然灾害捐款超2亿。
王守义修的十三香路
而厂里的很多员工,
也跟着他一干就是几十年,
从小伙子干到不惑之年,
他们依稀记得初到厂里的场景,
微驼背的王守义用河南话说:
进了十三香的门,
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人说:富不过三代,
作为孙子的王太白,
每天都如履薄冰,
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守义的孙子:王太白
留学回国的他,
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
“爷爷传下来的手艺,
不能毁在我手里。”
日本寿司之神也好,
中华调料之神也罢,
匠人之神,
在于匠人之心。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