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完毕后恢复成民国风格的西城区达智桥胡同。人民网尹星云 摄
人民网北京11月8日电 (尹星云)近日,北京编制出台了《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设计管理导则》,从气质、风格、颜色等方面着手,对背街小巷建筑立面、交通设施、牌匾标识、城市家具、绿化景观等十大类36项元素进行设计规范,指导各区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和长效管理。
记者获悉,比如在建筑立面,管控要素包括墙体、屋面、传统门楼、外立面门窗,台明、台阶和散水、油饰彩画、构筑物和装饰构件等。在交通设施方面,提出结合街巷胡同宽度,确定差别化的交通组织方式及交通设施配置要求:宽度在5米以下(不含5米),建议设为慢行胡同,可组织步行、自行车交通,胡同两侧均不得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宽度在5米(含5米)至9米(不含9米)胡同,建议设为单行胡同,组织单向交通,且宽度为6米以上胡同可施划单侧停车泊位,但需预留宽度不少于3.5米的消防通道;宽度在9米以上胡同,建议设为双行胡同,组织双向交通,并在一侧施划停车泊位,但需预留宽度不少于3.5米的消防通道。
今天上午,记者在整治完毕后恢复成民国风格的西城区达智桥胡同口看到,这里已经一改过去的面貌,西城区将其纳入“宣西北”复兴计划,进行整体设计,目前已经完成初稿,基本按照民国特色恢复胡同肌里,特别是围绕沈家本胡居、杨椒山祠等5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文章,5条背街小巷重现由元至民国的历史风貌。
东城区东四街道对辖区内的胡同进行了环境整治提升。人民网尹星云 摄
为了提升胡同环境品质、恢复胡同风貌,东城区东四街道对辖区内的胡同进行了环境整治提升,对四合院门楼进行修复,修复具有保存价值的门楼,并向院落门道处延伸,进行地面铺设。现已修复门楼74个,并清理门楼内常年堆积的各类杂物。在门楼内安装太阳能灯120个,改善照明环境。加大绿化覆盖的面积,按照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科学护绿五项建绿理念,边整治、边绿化、边提升,新砌花池约60余个,胡同增绿近500余平方米。对墙面进行修复,将传统工匠手艺与现代工艺结合,对墙面砖体风化严重的进行重砌,恢复胡同外立面的灰色基调。整修、粉饰外立面12346平米。对住户门窗进行整改。将原有年久失修的门窗及封堵“开墙堵洞”后预留窗进行整改,统一按照规制修复,外部镶嵌中式花窗并加设防盗网。
记者还了解到,北京市要求核心区每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都必须按导则设计,这样既把关源头,又使长效管理有章可循,为的就是让胡同成为有绿茵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风味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展现具有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的城市新形象、新面貌。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