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法律风险位居第三
法律风险集中在信息披露违规和土地纠纷
□ 张红兵 余瀛波
《房地产业上市公司2016年法律风险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披露:去年房地产业法律风险指数仍然偏高,在全部46个证监会大类行业中排名第3位(风险由高到低)。法律风险集中在信息披露违规和土地纠纷。
11月12日,法制日报社和中国政法大学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上述《报告》。
高管被追责案例增多
《报告》显示,2016年,房地产业各分指标较2015年有9项指标风险评分下降,5项指标风险评分上升。对整体风险指数下降的贡献率较大的指标包括:违规次数、业务结构、员工素质、涉案资产、诉讼次数、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受限资产。
其中在违规责任方面,与上年相比,违规次数有所下降,强监管政策下上市公司内控加强;但另一方面,高管责任次数增加,高管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内容,2016年的125家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中,有10家公司出现了违规情形,有19次违规记录。与此相比,2015年的133家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中,有10家公司出现了违规情形,有35次违规记录。即2016年较2015年违规次数减少了16次,降幅达到45.7%。
《报告》测评指出,该指标的大幅降低会对房地产业的整体风险指数下降造成显著影响。近几年证监会“依法、从严、全面”加强监管,监管对象从上市公司扩展到资本市场其他交易主体,在强监管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内部控制,违规次数有所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司违规大幅减少,但房地产业的高管责任次数却较上年有所上升,从56人次上升到70人次。其中仅ST亚太一家就出现了28人次高管责任问题,在一起信息披露违法案中,证监会对23名责任人进行警告并对其中17人处以3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罚款。
对此,《报告》指出,高管大量被处罚会影响公司运营管理,也会降低股民的信赖感。上市公司应该对高管加强法制教育,督促高管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范。
诉讼次数涉案资产增加
2016年房地产行业经济状况向好,投资快速增长,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4.8%。受益于行业销售大幅增长,2016年房产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48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净资产达到1.39万亿元,同比增长21.9%。《报告》分析认为,营业收入和净资产增幅远超诉讼次数和涉案资产增幅,致诉讼指标比值评分有所下降。
但《报告》同时也指出,从绝对数量来看,诉讼次数和规模仍有较大增长。根据房地产业年报数据,2015年参与测评的133家房产上市公司出现了104次诉讼,涉案金额约为54.6亿元人民币;与此相比,2016年参与测评的125家房产上市公司出现了120次诉讼,涉案金额达到80.3亿元。据此,《报告》认为,外部风险控制仍需加强。
“宝万之争”暴露并购风险
大股东持股比例是公司股权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大小决定着公司的稳定性,是对上市公司法律风险造成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报告》指出,2016年随着市场大幅下跌,大股东增持动作频繁,绿地控股、华夏幸福、北京城建等公司大股东纷纷增持。与2015年相比,房地产业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从37.4%上升到39.37%,致风险评分下降了0.088。
但风险评分下降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报告》特别强调,“宝万之争”作为2016年房地产业的重头大戏,也彰显出上市公司需合理设置股权结构,以防范恶意并购风险的重要性。
在这场轰动一时的“宝万之争”期间,宝能系频频举牌收购万科股份,共投入435.1亿元买入万科股票26.81亿股,意在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夺取控制权。
《报告》指出,“宝万之争”暴露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万科作为全球领先的房地产企业,长期股权分散、股价偏低,这就存在着成为被并购对象的“隐患”。
信息披露违规事件高发
《报告》还分析了房地产业违规及诉讼的特点。在违规特点方面,据统计,2016年房地产业共出现112次违规记录。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违规类型是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交易、内部控制、关联交易、股权变动、会计处理等。
《报告》称,信息披露违规是上市公司最常出现的违规类型,2016年房地产行业因为信息披露不规范而被问询、受到监管关注、通报批评或处罚达到49次,信息披露违规内容涉及上市公司资产变动、财务处理、管理层变动、财务报告、战略转型等方面,其中最常出现的是证监会对定期财务报告的问询,如年报、季度报告。
除此之外,《报告》指出,土地闲置、未取得土地或海域使用权的违规建设、拖欠工程款的违约责任等是房地产行业特有的违规情形,开发商应引起注意。
土地纠纷涉案金额最高
为详细分析房地产业的诉讼特点,测评组对2016年房地产业披露的诉讼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显示,2016年,房地产业主要诉讼案件类型有建设工程纠纷、证券欺诈、土地纠纷、投资纠纷、股权变动、借款纠纷、商品房买卖纠纷等,根据房地产业的生产流程可以分为3个时期:规划期、建设期和销售期。
其中,在规划期阶段,主要诉讼案件类型有投资纠纷、土地纠纷、动迁安置等。《报告》统计发现,土地纠纷是房地产业最重要的诉讼类型之一,诉讼次数有10次,在所有类型中排名第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涉案金额达27.7亿元,是所有类型中涉案金额最高的,且远高于其他类型。
在建设期阶段,主要诉讼案件类型是建设工程纠纷。《报告》指出,建设工程纠纷是房地产业所有诉讼类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案件类型,达到16次,涉诉金额9.23亿元,在所有类型中排名第三。建设工程纠纷包括建设工勘察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工程款纠纷等情形。
在销售期阶段,主要诉讼案件类型有商品房买卖纠纷、商品房租赁纠纷、物业纠纷、广告宣传等。《报告》称,商品房买卖和租赁是房地产业发生最频繁的业务类型,也是盈利的关键点。这类诉讼体现了诉讼次数较多但金额较小的特点。
《报告》特别提醒,虚假广告宣传可能为公司带来诉讼风险,且这类诉讼会极大冲击公司形象,而房地产销售极易受到品牌效应影响,因此房地产企业宣传推广时应符合实际、建立良好品牌口碑。
此外,《报告》还披露,房地产业诉讼主要涉及的案件类型还包括证券欺诈、借款担保纠纷、股权变动、劳动合同纠纷等。其中,证券欺诈案发生频次高,2016年出现11起,涉案金额4799万元;借款担保诉讼案件在2016年发生了13起,涉及金额5.32亿元。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