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戴绍志)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捷产业园区2018年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中捷认真践行发展新理念,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5亿元,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4亿元,加之未纳入统计口径的教育收入等,基本与去年持平;GDP完成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去年同期增长2%。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2017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1%;新增市场主体710家,同比增长30%,新增规上企业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3万元,同比增长12.5%。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坚持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全员招商合力推进,招商成果再创佳绩。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0个,总投资331.3亿元,完成既定目标的178%,招商考核名列全市前三;引进外资1917万美元。持续开展京津招商攻坚行动,签约京津转移项目117个,总投资271.6亿元,占全部签约项目的83.6%。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全年在建项目69个,总投资273.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3个,总投资262.3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40个,竣工项目20个。基础设施项目方面,投资2.4亿元,完成捷港大街北延段、帮富路、王化路等5条总里程11公里的路网工程建设,通用机场已具备验收条件。产业项目方面,正和顺汽配二期、午易家居物流港一期等项目正在加快办理前期手续;海德PE流延膜等项目有序推进;中冶京诚矿用自卸车、昌海重工三期升级改造、上海逸通科技公司静音排水管材等项目已竣工;韩国摩帕汽配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筹融资成效显著。全年完成筹融资26.72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融资17.33亿元,筹资9.39亿元。中捷首个PPP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中欧绿色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全年争取上级资金3.59亿元,财政受益3.18亿元,企业受益4100万元;争取债券额度1.2亿元。
改革创新蹄疾步稳。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以改革破题开路,进一步激发了园区发展活力。渤海专业学位研究生院启动运营,斯洛伐克中国商务中心成功落户大学科技园;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获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渤海众创获批省级众创平台;云众创客空间获批市级众创平台,启动创业项目12个。农垦改革成效显著,农垦土地确权加快推进,中捷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高新区体制改革、社区改革正在加紧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全年承接下放权限44项。
城市面貌更加靓丽。城市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北师大渤海附校转接工作顺利完成;博爱三级医院、新源路学校、斯洛伐克小镇幼儿园等9个总投资5.2亿元的公共公益项目按进度如期推进;中捷水厂与沧州供排水集团实现合作,华润热电实现集中供热,彻底解决了城区供水和供热问题。捷克村、斯洛伐克小镇等保障性住房正在加快建设,王肖庄楼房分配已完成,大郭庄、徐庄子、刘官庄整体搬迁工作有序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投入1亿元,有效实施锦绣大街绿化、长兴大街沿线绿化、沿海高速出口绿化等20项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89万平方米;完成生态造林8000余亩。
对外合作再获突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东欧“16+1”合作,成功举办以“扩大开放合作 共享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第五届对外合作推介会,吸引来自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匈牙利、波兰等2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齐聚中捷,在高端制造、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现代农业、生态环保、教育培训等领域签署了总投资超170亿元的15个合作协议,其中外资项目9个。
社会民生协调发展。11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华润热电集中供热、和美佳苑街角公园建设等6件实事已经完成。全年发放善达基金、教育补贴、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金补贴1020万元,救助9000余人次,各项民政补贴均达到全市最高标准;全区新增就业1655人,为退役军人推荐就业岗位223个;全区1214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实现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发放率始终保持100%。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