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一家公司的海参生产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辛勤劳作。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大连记者 李毅 摄
大连海参占据全国海参年产值半壁江山。受访者供图
展现
辽宁振兴发展
生动实践
奋斗故事
金字品牌
挖掘
辽宁振兴发展
底气所在
实力之基
行动抓手
7月9日,61岁的王晓芹面色红润地站在门口,欢迎远道而来的老顾客到公司参观。如果不是亲口说出,没人会想到神采奕奕的她曾在22年前身患乳腺癌,经历4次大小手术又遭公司解聘。
病魔没有压垮她的意志,反而让倔强的她愈发坚强——她不但创立了“晓芹甲鱼”“晓芹海参”品牌,创下同类产品和服务的多项行业第一,还实现了从一个2米柜台到年销售超过8亿元的奇迹。
“晓芹海参”的发展历程是大连海参产业的一个缩影。上世纪90年代至今,大连作为中国最好的海参产地,在海参养殖、加工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海参年产量达5万多吨,全产业链产值200多亿元,最高峰时占据全国海参年产值的半壁江山。
如今的大连海参产业正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聚焦营养健康,谋求创新发展,把海参加工作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进行海参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北纬39°海参黄金产区的大连海参,正以创新姿态再次起航。
“工科女生”与丈夫远赴青海工作
1957年,王晓芹出生于大连庄河。受父母影响,她的性格质朴开朗、热忱待人而又倔强坚强。
1977年恢复高考,从小就成绩优异的王晓芹报了名。她凭着扎实的底子考入沈阳化工学院自动化系,成为一名不多见的“工科女生”。那个年代的大学录取率远远低于现在,读大学给王晓芹带来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改变。
在大学期间,她依旧门门功课成绩优异,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遇到了一生的伴侣。
结婚那天,母亲的一番话让王晓芹终生难忘。“从今天起,你是老李家的儿媳妇了,以后不要老是惦记家里,挣了钱要先孝敬婆婆,还要好好照顾丈夫,做个贤妻良母……”
1981年,王晓芹大学毕业,与丈夫一起被分配到青海一家大型化工厂。王晓芹从化工厂基层做起,她理论基础扎实,愿意向前辈请教,还经常结合所学,解决生产遇到的难题。8年间,王晓芹成长为一名工程师,后又因工作出色被提拔到工厂的中层管理岗位。
调回大连与水产品结下不解之缘
就在王晓芹和丈夫铆着劲工作、事业蒸蒸日上时,一个问题出现了。
1989年,王晓芹的儿子高原反应强烈。为了孩子,王晓芹和丈夫费尽周折调回家乡,进入一家国企工作。“因为孩子而调回大连,是我们从没想过的……回到大连就意味着8年的工作经历成为过去,一切要从头再来,但我能坦然接受。”
在新单位,王晓芹从仓库保管员做起。因为外语好又懂得专业知识,她再次成为工程师,还担任了行政部长。这段时间,她因公司业务开始接触海鲜水产领域,把公司进口的竹节虾推销进了大连各大酒店,而且在同行中保持了领先位置。
因为看好王晓芹的销售本领和不服输的性格,1994年,新加坡一家独资企业高薪聘请王晓芹担任公司总经理,她又转战到陌生的甲鱼养殖领域。
接下来的时间里,王晓芹把大量时间花在养殖场,做实验并写下大量分析。通过不断学习,她成为一名甲鱼养殖专家,开创了甲鱼在东北冬季产卵的先例,给公司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效益。
从学习自动化专业到竹节虾销售,再到甲鱼养殖,王晓芹每到一个陌生领域,都能潜心学习成为行家。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