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国雄安集团在雄县召开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灌溉系统研讨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总工、中国水利学会微灌工作组组长龚时宏等农业、水利灌溉专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灌溉系统,增强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如何在充分满足树木生长需要的基础上减少水资源利用,实现绿色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千年秀林建设现场。新华网发 毛鹤然摄
“千年秀林”是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2017年11月,新区建设平原地区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千年秀林”工程拉开大幕。今年年初新区启动10万亩苗景兼用林造林任务,未来新区森林面积将达百万亩、树种一百多个。
随着苗木的栽种,节水灌溉、管护等重要性逐渐凸显,引起各方专家关注。
作为“千年秀林”工程一部分的十万亩苗景兼用林,位于雄安新区雄县境内,沿新盖房分洪道分布,总占地面积约10万亩,栽植有栾树、银杏、白皮松等。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看苗景兼用林整体是向好的,苗木健康成长,并且长势越来越好。不同于九号地块,十万亩苗景兼用林位于原来的东大洼地区,水位较深。所以从灌溉方面来说就影响了工程质量。这块的水利基础设施要比九号地块差,包括水井的数量、质量。
“千年秀林”建设现场。 新华网发 马梦迪摄
经过7月26日的实地调研,专家分别从雄安自然条件、雄安造林的制约因素、灌溉型式等方面分析讨论,对优化灌溉系统提出了建议。
龚时宏从工程技术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这个地方水源含沙量比较大,现在配备的过滤模式,15分钟到20分钟就要人工反冲洗一次,这样造成人力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下一步要考虑改变这种模式,把过滤反冲洗方式换成自动冲洗,将大量的劳动力从管理上解放出来,同时也保障我们系统安全运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跃虎认为“白洋淀周边地下水埋深比较浅,有盐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造林需要有新技术,比如采用盐碱地农业和植被建设的新理论新技术,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管理成本也能大幅度降下来。”
今年秋后,十万亩苗景兼用林将完成全部栽植任务。预计到今年年底“千年秀林”面积将达到11万亩。
责任编辑:张世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