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财经网忙 40年的人生,有喜悦也有泪水,有苦也有甘甜,有光荣也有梦想......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日新月益的变化为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我与改革开放几乎是一起成长的。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刚起步,我也刚刚记事,印象中家里仅有的电器是一台“凯歌牌”收音机和一盏25瓦的电灯。我们家是普通工人家庭,全家都挤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屋里,晴天不见光,雨天能“撑船”,冬天寒风倒灌,做饭取暖全靠烧呛人的柴火。那时,家里仅父亲一人是城镇户口,虽说能吃上供应粮,不至于挨饿,可常年吃的是用玉米面做的“窝窝头”,就连土豆、白菜,也不是想吃就能吃上的,需要凭票供应。小孩子因为营养不良,长得又瘦又小,大人则因消化不良,大都患胃病。
何卫东(前中)全家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渐显现。伴随着经济发展,家家户户的电器多了起来,彩电、洗衣机等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父亲工作的厂子效益逐渐好转,家里的日子也富裕起来了。 那时,厂里新盖了一批砖瓦房宿舍,许多人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平房。职工有钱了,再也不用烧柴火了,做饭用上了“蜂窝煤”,饭桌上也有了新变化,“窝窝头”已不再是“主菜”,取而代之的是松软的白面馒头,喷香的大米饭,土豆、白菜已经成为餐桌上的常客,肉蛋副食不再是“一票难求”的抢手货,如果急需,拿着钱或旧衣服就能跟挑担进城的老农换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红利”让更多的百姓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职工收入越来越高,“万元户”也多了起来。我家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吃饭已经不是问题。交通工具的更换占了“大头”,我骑了多年的红旗牌自行车光荣“退役”,换成了一辆近万元的摩托车。
何卫东(前中)全家
到了21世纪,改革开放的格局全面打开,促进了工业科技的腾飞,企业技术工人的工资水涨船高,2004年8月,我和爱人花费20余万元购置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新房,实现了多年的“上楼”梦想。2007年,我和姐姐共同出资为父母购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新房,让两位老人住进了宽敞明亮而且有暖气、通燃气的房子。2008年10月份,我的岳父、岳母也住进了同样规格配置的楼房,安享晚年生活。现在,我们全家人都实现了“住有所居”的梦想。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40年春风里,我是何其幸运:一幸,见证了国家全速发展的40年;二幸,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三幸,在这些成就中,也有我的辛勤耕耘。今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投入到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事业中去,用勤奋回馈祖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新篇章。(何卫东)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