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盘重回2600,可喜可贺。
铁公基(铁路+公路+基建)又被拿出来刺激市场,纪念改革开放、鼓励民营企业,要从“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核建铁建交建这三个中字头表现都挺不错。但都比不上稀土磁材——板块整体涨幅近六个点,和有色板块一起营造了大盘喜乐祥和的氛围。
稀土忽然这么给力当然有理由,理由就是工信部在昨天收盘后的一份通知
通知说要全面开展稀土行业秩序整顿专项督查工作,重点检查地方政府整顿工作部署落实、稀土企业政策落实、举报线索查处等情况。对存在无计划超计划生产、无证勘查开采、买卖非法稀土产品、污染环境、偷税漏税等突出问题的企业,以及工作不落实、监管不到位、查处不及时的地方,将向全国通报,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督查的范围包括内蒙古、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这8个省,时间为期一个月。
小组在2011年稀土最火爆的时候,有幸参与了稀土狂潮,这里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些年稀土板块的起伏。
稀土板块是很特殊的周期行业,说它是周期行业是因为它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很大,价格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波动剧烈,供不应求的时候就可能走出当年方大炭素冠绝A股的气势。
说它特殊是因为它是最常受到政策关照的板块之一,因为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容易受到国家调控,结果受影响的居然是美日。邓公当年说的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真操作起来确实摁住老外的咽喉,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稀土变迁。
2006年,国家开始实行稀土出口配额管理,出口额开始下降;2007年,国家物资储备局提出开展稀土战略储备的政策建议;2010年,国土资源局开始做稀土资源的开采总量控制,想开新矿基本没可能;到了2011年5月,国务院则提出将稀土收作战略储备的正式意见,《人民日报》紧随其后,发表文章称“我国重拳整治稀土产业”。
几套组合拳下来,我们的稀土矿产量才终于降了一点下来。由于供给及出口量减少,或者是对政策的信心回应,稀土价格在2011年7月最高普遍上涨10倍,从稀土出口单价中就可见一斑
稀土这个行业每次整顿都会迎来一小段春天:比如2007年由于限制出口,稀土价格翻了一倍;又比如最近的2017年7月13日,工信部通知要控制稀土生产总量,刚通知完,稀土的价格指数在两个月内从143上升到了188.9,涨幅超过30%
想必六家稀土集团公司是过了个好年,不然中国稀土的公子也不会在西郊五号请吃40万的天价饭。人均五万的饭确实壕出了普通人的想象力,但奈何人家家里真的有矿,还是稀土矿。
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但黑稀土一直很猖獗,导致稀土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这次行业整顿就有点像之前的供给侧和环保——不合规的小厂关停了,整个行业供给就会收缩,主要的稀土产品也会涨价,相关的上市公司就可能因此受益。
当年国外还是有很多竞争对手的,什么Lynas,mountain pass,现在都去哪了?都被环保干倒了。我国的环保成本几乎为0,去包钢稀土看过尾矿坝的估计都会对这巨大的尾矿池印象深刻,我们就这么露天堆着。但老外不一样,人家有极高的环保要求,greenfield一套流程走下来,成本比国内多个0。我们跟人家打价格战,人家能不退出市场吗?
上世纪90年代,稀土的主要任务就是出口创汇,一路紧追慢赶抢占国际市场,在1990年-2005年间,我国的稀土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产能远大于市场的实际需求,稀土价格一路走成了白菜价。在开始行业整顿前,全球的稀土产量几乎都是我们贡献的,市场当然也是凭借低价打下来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稀土已经是国家战略储备资源了,哪儿还能像以前似的大把贱卖?更何况这还是个不可再生资源。
稀土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独特,有其他元素所不具备的光、电、磁特性,能够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和新兴产业等众多领域,对推动全球工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拥有的是全球稀缺的离子型中重稀土资源,在磁性材料、发光材料、高能物理等应用领域具有关键意义,相关的功能材料产量占全球70%以上。
所以稀土行业整顿不但能够缓解产能过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也是国家高端制造、绿色发展理念的进一步落实,稀土行业将契合于国家未来改革发展方向迎来新的发展与突破。
最后点评几句新闻,毕竟长老们开会了,相关动向一定要重视!首先看看夜壶,根据海通地产组的研究,政策基调从调控转为维稳。后期提供房企融资便利是趋势。9月很多公司都不拿地了。房地产的调控还要继续观望
另一条新闻的对比就是关于经济形势的判断,上面有些慌。明确说出了经济稳中有变,下行压力加大。
另外,新闻内容中对于近期的几个风险点都做了回应,覆盖了民企、资本市场、继续改开,尤其是纪念改开40年,这都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股民倒是可以稳一稳了,政策底进一步做实,不光是股票质押风险的解除,现在已经到了宏观经济下行需要政策刺激的阶段。眼瞅着GDP要跌破重要心理位置,紧缩的政策估计是要到头了,铁公鸡直面迎接刺激,可以翻看下我们关于基建的历史文章,下面小程序就是了。
责任编辑:张世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