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的留级生,让无数学子的人生升级;他从未留过洋,却组建了一支跨国的船队,用26个字母拉近了此岸和彼岸的距离。他,就是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正和岛岛邻俞敏洪。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有人说,俞敏洪就像一本历经风霜的手抄本。没有钱,没有势,没有显赫的背景,更没有出众的仪表,都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拼搏。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声名赫赫。二十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人评价说:“在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像新东方这样,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只是,在通向成功的这条路上,俞敏洪走得并不轻松……
考学,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上世纪60年代,我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山村。
虽然我的家庭很普通,但是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宽厚,学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态度。我的父亲活得很潇洒,他友善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因为不计较,所以不悲伤;因为不在意,所以不落寞。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让我懂得要真诚、宽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坦然面对失败和痛苦。生活,正是在这种坦然、与世无争的态度中,变得更加美好。
在那个年代,我当时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离开农村。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经历了三次高考。
第一次高考,我的目标并不高,只是想考上江苏省的师范专科学校。但即便如此,我也没有通过。师专的英语录取分数是38分,我只考了33分。所以我只能回农村当农民。
接下来的日子,我一边干农活一边努力学习,晚上就在煤油灯下看书。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似乎指的不是我。第二次高考,英语成绩从33分涨到55分,但是和我想读的大专学校还是有5分之差。我当时这样分析了自己的现实状况:倘若再努力奋斗一年,一定可以过线。
就这样,我第三次参加高考,居然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正在地里种菜。我想,有时候,在痛苦和失败中间,在持续不断的努力当中,才能取得成功。人一辈子的努力,就是不断制定目标;也许目标失败,那就再重新出发努力。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就是这样,虽然进了北大,但是和周围同学相比,差距却格外大。因为来自农村,我的英文夹杂着浓厚的家乡口音,听力更是不行。老师说我,“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其余的都听不懂!”所以,我决心改变现状,我戴着耳机,在北大语音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练习英文听力、钻到北大的小树林里,开始疯狂的英语之旅。就这样,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听狂背,眼睛都听绿了,我终于成了会听英文、会说英文的人!
但遗憾的是,读到大三,我又生病了,因为肺结核,休学一年。这也就意味我“留级”了,和原来的同班同学又差了一大截。这个打击在当时看来就是毁灭性的。
概括上大学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可是,伴随我的永远是绝望。学识不如人,聪慧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毕业那年,我留了校。只是当时的留校任教远没有现在这般风光,那时候出国才是成功的标志。我周围的朋友和同学,徐小平、刘江、包凡一……陆陆续续都去了美国和加拿大。
总结我大学的这段经历,没有一个女孩爱上过我,我是个Loser(失败者);在北大教了七年书没有什么成就,我还是个Loser;在北大十年没参加过任何活动、没加入过任何团体,我是个Loser⋯⋯当然,我也承认北大对我的熏陶:没有北大,就没有新东方。现在新东方的一些精神,或者是一些做事情的方法,坦率地说是融入了北大精神的。
辞职
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经历
中国那时候出现了留学热潮,让我也萌生了出国的想法。
1988年我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我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再加上我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我所有的积蓄。
为了谋生,我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后来又约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班,为再次准备出国留学积攒学费。但1990年秋天,我的如意算盘被打碎了: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私自办学,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高调宣布了对我的处分决定。对此,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上课时,学生对我异样的目光让我真切的感觉到,这里我已经呆不下去了。1991年,为了挽救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我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离开北大后,我开始在一个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培训班,学校出牌子,我上交15%的管理费。这一年我29岁,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挣一笔学费,摆脱生活的窘境,然后像我的其他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
我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外面支一个桌子,放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班”就正式成立了,但教职人员其实就我和妻子两个人。
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我们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学生满脸狐疑。我见状就赶紧推销自己,像是江湖术士,活说死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可还没等我们从高兴中回过神来,两个学生又回来了。他们心里不踏实,把钱又要回去了…
后来,我心生一计:现在学生少,赚不到钱,干脆办免费讲座。
我写了广告,定了中关村二小50人的大教室。结果大出所料,晚上来了二三百人,教室里挤得满满当当的,教室外还有200多人,把四个窗口堵得严严实实。场面特别宏大,我精神倍增,侃侃而谈,超水平发挥,两个小时下来,效果特别好。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全场没有一个先行离开。这是我在北大都从未有过的经历。我在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种激情、一种渴望,给我以震撼和希望。
没过多久,我租了间图书馆,虽然场地大了许多,但还是有好几百人进不来,我干脆到户外去讲。凛冽的寒风中,我站在一个大汽油桶上,像革命志士一样慷慨激昂,讲得我自己和学生都热血沸腾……
“免费讲座”开创了北京民办教育的新形式,为我的出国考试培训打开了局面。1993年11月16日,这一天我记忆犹新。因为“新东方”在北京西北角的西三旗一间平房里诞生了。
其实这时候,我已经挣够了学费,可以追随我的大学同学们出国留学了。可是停下来往回一看。我才发现,新东方这驾马车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程,学生数在几年间已经增加了好几百倍,并且涨势迅猛,这时,摆在我面前两个选择:出国还是继续新东方。
创业
找到了终身事业
在我决定留下来的同时,我就意识到新东方将是我的终身事业,我想到了国外的老朋友们,我需要这些人与我一起干。我要把新东方做大做强!
因为我在同学眼里是最没出息的人,我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结果他们就回来了。
1995年底,我飞到北美,这里曾是我心牵梦绕的地方,当年就是为了凑留学的费用,我丢掉了在北大的教师职位。在加拿大,徐小平听了我的创业经历怦然心动,毅然决定回国和我一起创业。在美国,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碰到我都会叫一声“俞老师”,已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同学王强也深受震动。1996年,王强终于下定决心回国。
在我的鼓动下,昔日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陆陆续续从海外赶回加盟了新东方。经过在海外多年的打拼,这些海归同学们身上都积聚起了巨大的能量。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
从1995年起,新东方进入快速增长期。招生人数每年递增100%以上!仅仅六年的时间,学生人数由1994年的3500人次,增加到2001年的25万人次。增加约71倍,而且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出国考试培训、基础外语培训、出国留学服务教学体系和正在展开的相关产业体系,市场竞争半径伸展到了主要中心城市。
我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如何将这些有个性的人团结到一起,并让每个人都保持活力和激情,是我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
因为,我又经历了一次打击。1998年8月21日,我在自己家的楼道里遭遇到了2名男子的抢劫,一名男子给我注射了动物园给大型动物使用的麻醉剂,而且剂量大得吓人,我在医院被抢救了一天一夜,才最终捡回一条命,但是,刚收上来的200万学费被劫匪洗劫一空。
这次抢劫,让我的身体和精神遭遇了双重打击。如此大剂量的麻醉剂,医生都说活下来都是一个奇迹,能不能恢复正常谁也不能保证!
我陷入到深深的抑郁当中,甚至无法开展工作,董事长的职务也由徐小平代理。这可以说是我在创业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打击,很多人觉得这次我一定完了,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决不能放弃。以前我是为了家人而活,现在还要为新东方的员工而活,甚至要为那些渴望学习英语的人而活!
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我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放过我。在无数场合下,我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我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又无数次因为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我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明显地进步了。所以,我还是想说,没有他们,我到今天可能还是个目光短浅的个体户,没有他们,新东方到今天还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
上市
你不放弃,就永远没有失败!
2006年,美国东部时间9月7日上午9点25分,新东方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很多媒体给予了我高度赞誉,说我是“民间力量的一个符号”、“出国梦的制造者”、“他和他的新东方将中国人望而生畏的出国考试变成了福特式生产线”……
但是我始终记得的是新东方的精神,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路,一下雨,路就被水冲出一条沟,中间必须垫一块砖头,你才能走过去。有时候,一怕,一跳,就掉到泥里去了。所以,每次下雨的时候,我都要拣一块砖头,垫在沟中间,来往行人,一脚就垫过沟坎了。
新东方精神就是这么一小块砖头,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他奋斗最艰难、最疲惫的时候,我们就是这块垫脚石,让他们顺利地跨过这个沟坎。我们要给他们力量,给他们知识,给他们方向。新东方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有些人上市是为了圈钱,而新东方上市,是希望用美国严格的上市管理制度,来规范新东方的行为。但是,东西方的文化毕竟有很大不同,同一件事情在理解上就会出现偏差,甚至是黑与白的偏差!
2012年,本来是一次很简单的VIE结构调整,却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7月17日,新东方宣布收到美国SEC关于VIE结构调整的调查函件。此调查一出,新东方股价随即应声大跌34.32%。
第二天,美国浑水公司在网站上挂出长达97页的报告,质疑新东方财务数据造假,8小时后,新东方股价再跌35%。在新东方收到SEC关于VIE结构调整的调查函件第二天,美国浑水公司就能在网站上挂出长达97页的报告,显然这不是巧合。
对于浑水公司希望通过做空中国公司而获得巨大利益的作法,我那时候的情绪真不是担忧、愤怒,而是羞耻感,因为我想,如果被停牌或者摘牌,那就恶心死了。
我这个农村出来的屌丝,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位置上,经历过多少危机、遭遇了多少失败,甚至面临过被劫持的死亡威胁,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更何况这次是为了荣誉而战,我必将决战到底!最后的结果是,浑水公司灰溜溜败下阵来!
随着新东方做大了,我所面对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了,有些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客观现实造成的,但我也承认有些困难的存在完全是因为我的无能和性格缺陷所致。放眼看去,我也开始明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我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多少次痛苦万分时,我下定决心要放弃新东方,希望离新东方越远越好,多少次在我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后,又对她如此的魂牵梦绕、日夜思念,只要听不到新东方的消息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我想,只要不放弃,就永远没有失败!
致敬40年
过去大家都觉得中国很穷,中国人民就是怎么努力都发现依然是很穷,小时候我们也很努力,我从6岁就开始干农活,干到18岁依然很穷,但是到了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政策改变了,改革开放的政策释放了人们真正的潜力。所以我觉得这40年最大的成就,是国家的各种政策,包括现在一带一路,都是在不断地释放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给你传递出一种信号,给你正确的道路,朝着这个路往前走。
我要表示感谢。因为在这40年间,我们终于允许抬起头来看看天空,听听远方的风声,想想地平线之外的事情。
要知道中国过去几千年中的几十亿人都是没有这个机会的,我们终于敢于想象,我们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喜欢的世界,我们终于可以行走天下而不用安于一方。我们终于可以自由地读书,而不是背诵教条。我们终于可以自由交流思想,而不至于惊恐万分。我们从一个几千年只能作为奴才的帝国走出来,终于可以舒一口气,对着大地宣誓一下自己的存在。
这一切,不是我们自然能够得到的,是改革开放给我们的机会和权利,是40年间一代又一代领导人深刻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趋势而做出的正确决策。我们有幸生在了这个时代,我们有幸经历了这个时代,而且我们必将还要经历后面更好的岁月。
中国几千年,前无古人,念天地之悠悠,如沧然而开怀。我为生活在这个时代而感到幸运,我为还能够迎接后面几十年的变化和发展而激动。
有多少人能够经历我们60年代出生的人所经历的这几十年的光阴,有谁能够面向未来还能遐想青春和岁月的结合。谁能够经历60年代的极端封闭,70年代的阳光出现,80年代的思想解放,90年代的世界融合,00年代的传统崩溃以及10年代的科技颠覆。
有谁又能够经历60年代的斗私批修,70年代的批林批孔,80年代的包产到户,90年代的私企蓬勃,10年代的共享经济。
又有谁能够从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变成搅动世界经济大潮的企业家?这是人类生存史上的奇迹。我们这代人生活了50多年,经历了人类社会几万年都没有经历过的风云变迁、惊涛骇浪、社会发展、国家繁荣,向天再借五百年,我想古人就算向天再借五千年,又怎能敌过我们这40年改革开放的时光?
所以,我要感激,感激父母把我生在了这个时代,感激党和政府引领我们走向了这个时代,感激世界把我们送入了这个时代,感激各位政治家、企业家、思想家一起创造了这个时代,时代让我们变成了今天我们这个样子,我们也让这个时代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我们也要感谢自己,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放弃奋斗,因此,我们也同时成就了自己,成就了这个光辉的时代。
我三年高考失败最终走向北大,到在北大毅然下海创办新东方,从十几个人的培训机构到美国上市公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青涩少年到游遍世界的成熟中年。从一无所有的浪子到朋友遍天下的行者,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所有这一切都是这个时代的给予,都是人类奋斗了几万年把美好的结晶送给了我们这一代。
所以,今天,我们庆祝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庆祝中国人民自由发展、努力奋斗的四十年,庆祝党和政府正确道路的四十年,庆祝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四十年。在这四十年之后,我们相信还有更加精彩的四十年,我们在这里庆祝过去,我们更在这里期待未来。那更加美好的,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和谐、融合、发展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世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