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来看,依然是人口、决定了一国之兴衰。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
上海,民国起便是远东第一大城市。屹立于东海之滨百年不倒。支撑它的除了地理优势,最重要的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口输入。
无论是高知阶层,还是基础劳动力。
而这个城市现在又获得了一个世界之最。那就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城市。这意味着每一代人要比上一代少30%。虽然,以上海之身份,只要他愿意拿出一些福利,依然会有大量的人迁徙过来。但是,不那么强势的内陆城市呢?凋零,可能是唯一的结果。
人才之争,正在上演。武汉、郑州、西安无一不在这一年疯狂抢人。
一线城市过高的生存成本,使得不少脑力工作者回流到了省会城市。而基础劳动力则回流到了家乡及周边县城。这个现象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4年全国共有小学20.14万所,比上年减少1.22万所;招生1658.42万人,比上年减少36.93万人。
据历年公报数据,2001年至2016年16年间,义务教育阶段全国学校数量一路下降,由55.79万所减少至22.97万所,减少约六成。
虽然招生人数还是正向上升的,但也仅为100万人。
双拐点可能会在5-10年内出现。即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双下降。
如果一国之人口踏上一条负增长的道路,并不是简单放开二胎就可以激活的。因为这一代年轻人中有非常多的有知识的人,同时还是不愿意委屈自己,不信奉传宗接代的。
可能以后00后和孙子描述谁是舅舅,他都不是很理解。
这是我们要警惕的,盲目押注二胎婴儿潮相关产业的人,可能等你熬死了对手时,你会发现你的海洋正在枯竭。
并不是说年轻人小孩的生意不好做,乐高玩具体验店越来越受欢迎,一堂课一小时四五百都是很正常的。生育率低下的另一个特征是优生优育。规模上不去,那就做质量吧。
今天之所以大家觉得生意还有得做,是因为毕竟我们仍然是全球第一的人口大国,存量市场足够大,不过预估在2020年 第一人口大国会让位于印度。龙象的全面竞争,会在本世纪中叶上演。
不夸张的说,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县城的灯光在卫星图上消失,越来越多的小城市的灯光变得黯淡下去。一是因为人口,二是因为城市集群化。
所以,今天如果讨论房地产。那么我个人观点是,很明确的说:没有人口流入的城市,没有房地产。人口流出的城市,房价就会跌,连租出去都可能成问题。不要跟风,不要接盘。而一线城市的房价虽然受到了明显的打压,但房租在七月普遍上涨20-30%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有多少空间?我认为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城市化是否可以维持过去的粗犷?必然是不可能的。
2012年之后,方便面的出货量逐年萎缩。因为什么?
一、外卖的兴起使得方便面失去了很大一块市场。
二、消费升级,人们对健康的诉求。
三、农民工逐年减少。
农民工是方便面的最大的消费群体,但是核心城市的城市化完成以及老一代最吃苦的农民工老去,使得这个群体回到了家乡,方便面便不再被需要了。
即使,今天方便面开始走消费升级路线了,但是失去了最大的基础,也不可能回到那个黄金时代了。
随着方便面拐点而出现的其他品类有哪些呢?你所在的品类会不会是下一个拐点呢?
如果你在广州的排名前几的老酒家吃过早茶。你会发现:除了旅游的年轻人,全是老年人。俗称的老广。这些人迟早会吃不动早茶的,那么到时候怎么办?
越来越多的养老产品也是越来越旺了。我在浦东机场出关处看到的是成群结队的大爷大妈。危机亦代表着机遇,而顺境意味着危机。一阴一阳则为道。
记住,人口结构决定了你的生意,以及未来的生意。
在美国,电梯安装、维修工职业中期的平均年薪是6万3500美元,而土木工程师的职业中期的年薪约为6万1611美元。园艺工程师职业中期的平均年薪是4万6694美元,而大货车司机职业中期的年薪约为5万1539美元,而且在忙得时候,大货车司机的年收入会超过10万美元。
中国,一定会踏上这条路的。现在中国的蓝领成本是美国的八分之一,白领是二分之一。不需要很多年,蓝领也会被拉到美国的二分之一的。
所以今天如果能够购买“保姆”,“钟点工”“按摩SPA”这些人力服务的期货的话,一定是稳赚不赔的,这些产品几乎会以每年30%及以上的速度涨价。
春江水暖鸭先知,人员成本当然是老板先知道。
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了,但更夸张的是基础劳动力越来越贵了,这个趋势正在颠覆中国人的老观念:读书才值钱。如果你脑子不活络,上班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么其实你去做蓝领更合适一点。中国人的这个老观念的本质是:在农业时代,读书人不多,供需不平衡。
老板们其实更受伤,老板最焦虑的是后端成本激增,但是终端价格不涨。十年前一个打火机已经1块钱了,现在也就1.5-2元之间。十年前一包普通方便面1.5元,现在也就是3元。但是人员工资翻了不止5倍。如果算上社保、福利等可以说是临近“窒息”了
郭台铭,那个将流水线管理发扬至巅峰的人,开始大举安装机器臂了。或许,他真正解决员工得抑郁症跳楼的那天,就是他不再需要这些员工的那天吧。
如果1978年,中国不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今天那些国际巨头里,一大半都不可能有今天。欧美市场在宏观的意义上,在80年代已经饱和了。比如车企、快消品、食品、服装。我觉得除了国人要感谢总工程师邓小平,这些洋品牌也应该感谢他。
当然,知名海外互联网企业基本无法获得这样的红利,所以我们的独特市场孕育了BATJ。
而反过来看,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在过去四十年,给欧美市场提供那么多的廉价产品,欧美的政府们会很焦虑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廉价商品,提高了美国普通家庭15%左右的生活质量。同时抵消了通货膨胀,维持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品质。
今天比较令人担心的是:制造业大举南迁至东南亚,而我国高端制造业并没有站稳脚跟。而贸易战彻底将国人打醒,我们并没有那么强大,强国之路还有很长的距离。
全球范围来看,依然是人口、决定了一国之兴衰。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
前段时间全网寻根的刘强东,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代有乡土情结的商业巨子了,从今往后,可能不再会有很多人把衣锦还乡看作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乡可以还。出生在大城市的80,90后即使住在远处,也无法找到家乡,因为早被拆光了。
而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短期人口迁徙:春运。可能在几十年后就变成了一种往事。
无论是日本、韩国、美国还是加拿大。人口的分布从来都不是平均的。
如果乡土文化已经式微、高铁使得迁徙不再漫长、产业集聚不可逆转,很多地区的衰落是迟早的。毕竟老祖宗早就说过了:人往高处走。
最近关于二胎的事情沸沸扬扬。这让我想起好多年前,我妈牵着我的手,在一个巨大的工地边上的车站等着,那个车站的广告牌上写着:实行计划生育,贯彻基本国策。再边上一块写着: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想到这一幕,我觉得挺魔幻的,有点超现实主义的感觉。世道变化快,一晃间,我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了,真的是令人猝不及防。
但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1. 人口红利消失及资产膨胀导致的生二胎的成本过高。
2. 优生优育思想导致的不愿意多生,乃至不生。
3. 这一代年轻人是没有勒紧裤腰袋哺育下一代的思想的,一点都没有。
隔海相望的日本,已经提前一步进入这种状态,大前研一为此还写了一本书《低欲望社会》,书中说到老年人控制了绝大多数财富和权力,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只能削减欲望,导致一个恶性循环的出现。
而日本的老头们因为缺乏安全感,即使有房有车,也不去消费。
但日本的年轻人根本买不起房买不起车,所以只能选择“肥宅”,以及说服自己不要有理想。于是消费发动机被关闭了。
这和我国面临的问题,有点相似。
这里不得不说,欧洲今日之乱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洲生育率过低,引入了大量中东难民导致的。
人口问题,其实是摆在这个地球上大多数国家面前最棘手的问题了。
责任编辑:张世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