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财经网讯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念好“智、道、策、心、广”五字经构建“识才、用才、育才、爱才、引才”人才新体系,才能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技的良好氛围。
应具备识才之“智”。“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财适贵用,慎勿多苟求。”清代诗人顾嗣协的诗,道理很简单——再优秀的良驹、再坚固的大车没有慧眼识珠之人,都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别人眼里普通的千里马因为伯乐的赏识而得以驰骋疆场立下功劳,承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因为萧何的举荐才能辅佐刘邦成就霸业,从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识才之智,才能发现有才之人、有志之士,也才能担起识才之“责”。
应具备用才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这个哲理告诉我们,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当今社会,领导干部更应懂得用“才”之道,既要重视高科技人才,也要重视农村产业发展等实用人才,既要重视本地人才,也要重视外来人才。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准则,真正把各种人才资源用足、用活、用好。
应具备育才之“策”。“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培育人才队伍要弘扬创新精神,把握和尊重人才成长、教育、培养规律,按规律办事。只有尊重发展规律,才能形成“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只有营造良好学术环境,才能使各类科技人才争相涌入,竞相涌现。还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让人才有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还应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根据地域特色与资源优势,兴办各类发展基地,促进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项目合作,将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育紧密结合,提高人才集聚程度。充分利用培训机构,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强教育培训,使人才有提升空间。还应制定经济、政治、物质等方面激励措施,激发人才活力。
应具备爱才之“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种“归心”,源于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谦恭下士之心。领导干部如不能用真心对待人才,而只浮于表面,做做样子,摆摆造型,无异于“叶公好龙”,并非真正爱才。对待人才只有真正入心走心真心贴心,在政策、服务、待遇等方面厚待人才,用真情实意感动人才,才能让人才安心顺心舒心。须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对人才怀有爱的诚意,必须在生活上关心人才,为人才的生存发展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不能既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用人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应怀有这样珍视人才、礼贤下士的感情,才能广聚英才。
应具备引才之“广”。《诗经·大雅》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若要“引凤”,就要广栽“梧桐”,换言之,就是要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要突破国籍、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刚性约束,完全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摆脱“束缚”,释放自由。可实施人才与企业双向灵活互动,人才可以充分依照个人意愿选择单位,单位可以充分运用用人自主权,来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单位有需求时,人才召之即来,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来之即战;无任务时,各守其位。如此可以扩大引进人才空间,也可以让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这个快带发展的时代,唯有大兴识才用才育才爱才引才之风,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韩晓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