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财经观察 > 正文

北戴河疗养院的“内供”模式难以为继

来源: 搜狐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杨于泽

  在北戴河,100多家中央国家机关疗养院占据最优质的东南部海滨土地,但夏季七八两月客多、另外十个月门可罗雀,每年补助数亿元。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当地政府想引导各个疗养院参与市场,但大家积极性并不高。
  北戴河机关疗养院的生存模式,实际上是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内供”模式,疗养服务只供内部享用,经费由财政大包大揽。随着2003年中央取消夏季到北戴河办公的规定,同时取消休、疗养福利制度,北戴河主要靠夏季挣钱点,再坐享机关给予的大量补贴。但“冬眠”十个月明显是一种资源浪费,当地政府已经看不下去了。
  疗养院坐吃机关给予的补贴,实际上进入“灰色地带”,已经见不得光。既然休、疗养福利制度被取消了,机关在预算中就没了相应的经费,现在疗养院得到的全额或者差额补贴,其实是各机关打着维修之类的旗号拨款,暗渡陈仓,是对财政资金的挪用。这既可以说是一种“变通”,也可以说是违法的。
  对于机关疗养院的困境,我们不必感到悲哀,事实上它折射了社会进步。内供的机关休、疗养,实际上是一种苏联式配给制,看起来神秘兮兮,说穿了是少数人的特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机关干部的福利待遇已经货币化,领导干部特享的配给制已被基本废除。随着社会对政府的预算约束加强,机关渐渐不能随便向疗养院拨款,这等于是对机关疗养院的釜底抽薪。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机关给疗养院拨款的灵活性不再,可大家现在毕竟还是“不差钱”,每年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的补贴照旧拿得出手,所以北戴河机关疗养院至今尚能苟延残喘。
  而苟延残喘的机关疗养院负面作用不容小觑:机关补贴实际上是在烧纳税人的钱,以奉机关内部疗养特权;机关疗养院支撑机关干部的特权,相应地就减少了普通民众享受大好河山的机会;“冬眠”十个月白白浪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也是旅游、休假资源的巨大浪费。
  随着预算监督强化,机关找借口补贴疗养院的做法难以为继,机关疗养院应摆脱对“内供”的路径依赖,大胆拥抱市场化。走向市场,疗养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随着预算约束进一步加强,机关将内部疗养院推向市场,等于是给自己“甩包袱”。机关疗养院市场化,也意味着北戴河回归大众。
  本着对国家资源、职工负责的态度,各机关现在就应着手对机关疗养院进行企业化改制,将其推向市场。这项工作,对于中央机关当然是小事一桩,但做好了,绝对是“多赢”的局面。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