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面临传承和继任挑战
主持人: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王忠明:我国一些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相对于现代大型企业、外资公司、跨国集团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家长式粗放型管理、家族成员争权夺利等问题,还暴露出保守、任人唯亲等弊端,尤其是部分“富二代” 成为“负二代”,已成了家族企业的“负资产”。
陈凌:在发展之初,由于进入壁垒较低,我国大量的家族企业如潮水般涌进那些低技术、低成本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商品”生产行业。先天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密集产业链条及家族粗放式的治理结构,必然形成互相残杀的恶性竞争局面。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成为公众对家族企业的普遍印象。家族企业一般在国民经济体系比较低端、相对微利的行业中生存,这个与30年前刚改革开放时所处的境地并没有太多改变。
在技术创新方面,家族企业研发活动也不活跃,获得政府支持还比较有限。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在传承和继任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企业主平均年龄约为46岁,45岁及以上的企业主占调查总样本数的一半以上,其中50岁及以上的企业家占调查总数的1/3。也就是说,未来5至10年,我国家族企业将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家族传承。
但是很显然,一些家族企业在传给谁、如何传的问题上依然缺乏明晰规划。调查发现,约44.3%的企业主表示目前没有考虑交班问题。在已考虑的家族企业中,多数希望能由家族继续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约45.4%的企业主表示希望子女能直接管理本企业,还有19.33%的企业主打算让子女继承企业股权,“子承父业”的内部传承模式仍是主流。
但企业主们强烈的家族传承意愿恐怕会被泼上一盆冷水。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6%的企业主子女愿意接班,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主不愿意交班。将子女接班意愿和父辈交班意愿做契合度进行比较,超过3/4的家族企业在交接班问题上还没有达到统一。
李惠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目前国内家族企业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很不均衡,存在很多的不利因素;有些问题、特别是在企业传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就社会而言,家族企业也常常被不恰当地赋予了贬义的含义,有碍于对家族企业全面、客观地认识。
此外,家族企业传承方面,两代人在生活阅历、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和市场把握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家二代已成为一个崭新的社会群体,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他们大都受过良好教育,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经历,但也因此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多样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对父辈早期艰辛创业、企业发展路程、本土创业环境、中国国情状况也都不够熟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