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人物报道 > 正文

石广生:中国入世,凭的是什么?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终于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而今,入世后又整整10个年头了,中国成功应对了各种挑战,取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也因此而受益。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回首往事,思绪良多,更多地回忆历史的启示和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启示和经验是:中央的决策正确,保证了中国的成功。

成功入世的历史要因

时机的掌握

早在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中央就着手对关贸总协定进行研究,出于当时的中国情况,“文革”远未结束,中国是完全的计划经济,关贸总协定成员主要是富国成员,加之中国对国际组织了解甚少等因素,中国自我决定,不申请、不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我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到了1980年,“文革”已经结束,中央决定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开始谋划经济发展,其中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打开大门,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因为中国要建设,急缺外汇,同时,企业要生产,劳动力要就业,产品要找出路,很重要的出路就是出口。

关贸总协定正是当时主导国际贸易的组织和协定,中国开始对它进行研究、考察,逐渐认识到关贸总协定对我有用,并且很重要。1983年1月,国务院作出决定,申请复关。又经过三年多的充分具体准备,1986年7月10日向关贸总协定正式提出复关申请。中央这一决定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同时,也是不失时机的。如果没有这个决定,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谈判。

事情发展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解决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关系的重大认识问题,同年,中央决定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复关谈判立即进入了新阶段。

1995年,关贸转为世贸组织,入世谈判也有了新进展。中央为了加快发展对外经济,同时也为推动建立市场经济的改革,1999年作出决定,加快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同时,中央还制定了许多重要的谈判方针和政策,如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权利和义务必须平衡,永久解决中美相互最惠国待遇;谈判方针是不急不躁、水到渠成等。这些决定对排除谈判的各种国际国内干扰,坚定谈判信心,掌握谈判斗争策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的动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了谈判的进展,复关和入世谈判进程又促进了国内的改革开放。这种相互作用,在15年的谈判历程中显得特别清晰。

比如:1992年以前的复关谈判,关贸总协定主要审查中国的经济体制特别是涉外经济体制,审查中发现我们汇率是双轨制,外贸权是国家统一经营,价格是国家制定为主,出口是国家补贴等等。由于对外谈判的形势和需要,迫使国内必须加速改革,于是我们选择时机,汇率并轨了,外贸体制做出了重大改革,权力下放,放宽经营权,授权生产企业做外贸;出口企业分期实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取消出口补贴;价格也在逐步放开,企业自主定价等等。

反过来,国内的各项改革又大大促进了谈判的进展,审查初期的许多问题,我们改革了,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诸如上述,就不再谈了,因此加快了谈判进展,特别重要的是当中国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关贸总协定谈判立刻结束了长达7年对中国体制的审查,因为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国家必须实行市场经济,以前我们总是说中国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或者中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等,外国听不懂,不明白。

后来加入世贸组织8年的谈判也是如此,中国改革开放每深入一步,入世谈判就进展一步,反过来也是如此。我们这些参与过谈判的人员,感受得十分深刻。

第三世界的支持

上世纪90年代是世界经济迅速走向全球化的年代,世界各国的资源、市场、资金、人力等发展要素,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这些要素的国际化、全球化和一体化,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单靠自己,快速发展,解决国内问题已经不可能。

因此,世界离不开中国了,当然中国也离不开世界了。这就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因此,WTO等国际经济组织不能没有中国,中国也必须加入和参与。

世界经济格局在变化。长期以来,世界经济的主要操盘手是美欧等少数发达国家,制定规则由他们主导,市场要服从他们的利益,贸易不平等、处理争端不公正等等不合理、不公平现象长期存在。

 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许多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如“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变世界经济的治理结构,中国是个重量级发展中国家,迫切欢迎和期盼中国参与并发挥作用,改变力量的对比。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极为热情地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感受得非常直接和感动。

政治上,冷战结束,两极根本对立局面不存在了,大国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经济利益上,这为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提供了政治环境。尽管我们加入世贸组织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国际政治干扰,但却改变不了这个大环境。

体制优势办大事

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

从复关谈判开始,国务院就成立了部级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研究解决谈判中的重大问题。谈判后期中央还成立了“WTO领导小组”,不仅仅协调谈判问题,还负责指导整个国内的应对工作。

在谈判的重大关头,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指挥谈判工作,各部门、各行业、各地方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政治体制,保证了决策果断、及时,贯彻有力,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既增加了我们谈判的信心,又取得了谈判各方的信任,最终赢得了中国顺利地加入世贸组织。

谈判的艺术

入世谈判中,各方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实现双赢。首先,谈判的各方(双、多边)必须平等,任何一方不能强行让对方接受不可能接受的内容,我们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我们始终坚定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不能同意的坚决不同意,应该得到的,必须得到,否则宁可不加入世贸组织。

比如,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必须解决美国长期拒绝给中国无条件最惠国待遇的问题,必须坚持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必须确保中国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如:电讯的关口局,外国只能通过中国关口局,确保国家安全;经济上,不放开A股市场,人寿保险合资外方股比不能超过50%,等等。

与此同时,为了中国能加入世贸组织,在确保中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也尽可能照顾谈判方的关切和利益。因为世界上的任何谈判没有相互妥协和让步,是不可能达成协议的。

谈判中,我们对发展中国家尽量照顾和满足,甚至我们尽帮助之义务。对发达国家要严格区分谈判内容,对那些不损害我核心利益,我们可以承受或者受些损失我们仍可承担的内容,可以做出让步,即使这样也要相互让步。

如,我们在纺织品条款、特保条款、反倾销条款就做了让步,但坚持了“日落条款”(即到期自动作废,纺织品条款2008年到期已作废,反倾销条款加入之日后15年、特保条款加入之日后12年失效),拒绝了谈判方使其永久化的无理要求。我们容忍了这三项条款的一些内容的不合理性,对方放弃了永久化。

类似的还有一些,如,农业补贴我们曾要求允许补贴10%,谈判方只同意5%,最后达成了8.5%;汽车关税25%,我们曾要求到2008年实现,谈判方要求2005年,最终达成协议是2006年7月1日。

因此,对中国入世协议和承诺,世界较普遍反映内容是合适的,是双(多)赢的。1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承诺认真履行了,做出的让步中国承受住了,中国受益,世界也同样受益。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