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起步的光伏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寒冬”,折射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凭概念、靠政策一哄而上,继而陷入低层次重复建设的发展困局。
是挺过去还是倒下,近来,这成了我省许多光伏生产企业不得不面临的艰难选择。
“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利润严重下滑,让不少企业承受巨大成本压力。”河北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会有关专家介绍,2011年我省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19.1亿元(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31%,占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的36%),同比增长13%,落后全省工业增速 3个百分点,较2010年下滑4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6.4亿元,增长-66.5%,较2010年净减少利税32.5亿元。
一度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如今已是“寒风来袭”。
曾经风光的光伏产业进入寒冬
多晶硅价格暴跌,太阳能光伏经济效益大幅下滑。
产能运转不到一半、产品价格下跌、订单不足、库存压力增大、资金紧张……去年以来,记者走访光伏企业听到最多的是“行情不好,原材料、产品售价严重下跌”。
来自多家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均显示,受欧洲市场萎靡及国内市场启动乏力的影响,去年以来,国内光伏市场全产业链产品价格均呈一路下滑态势。数据显示,2011年5月中旬国际多晶硅价格为75美元/千克,此后一路下跌至2012年2月初的31.75美元/千克,在近8个月时间内,多晶硅价格每千克下跌43.25美元,跌幅高达57.67%。与此同时,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下游产品价格也纷纷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
多晶硅原材料的不断下跌,让不少企业承受巨大成本压力。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中小企业,经营业绩普遍出现大幅下滑。我省位居世界产量前十位的英利和晶龙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占我省光伏产业的80%,2011年我省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19.1亿元(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31%,占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的36%),同比增长13%,落后全省工业增速3个百分点,较2010年下滑4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6.4亿元,增长-66.5%,较2010年净减少利税32.5亿元。”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会有关专家介绍,光伏产业利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多晶硅及组件产品价格大幅跳水,直接造成全行业利税出现负增长。甚至株连到光伏专用设备制造单位,中电科集团第45所增产不增收,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7%;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8.5%。据介绍,目前全国已有50多家光伏产业企业倒下,1/3的企业处于半停产、边缘化状态。
虽然最新数据显示,多晶硅国际价格近期出现回暖迹像,从2月初的每千克31.75美元上涨到2月10日的32.75美元/千克。但业界认为,近期多晶硅价格反弹很可能只是在众多企业停产的情况下出现的短期现象,当价格回暖到一定幅度时随着产能的恢复,市场供给将大量增加。综合判断,目前多晶硅价格出现的回升迹象很可能只是短期现象。业界认为,多晶硅价格就此趋势性扭转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将维持低位波动。
产能严重过剩的结果
行业虽处于史上低谷,但扩张仍在继续。
“多晶硅价格暴跌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阶段性过剩。”业内人士分析,事实上,正是光伏行业高歌猛进之际的大量投机性新增产能,才酿成了价格一路下滑、产能严重过剩的“苦酒”。其实早在2009年,多晶硅就被定位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由于当时的暴利和行业的红火,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最终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在2010年后全国仍有100多家中小企业上马,这些企业目前多数亏损严重。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产能过剩为10GW,其中8GW来自中国,到2012年产能过剩将上升到惊人的22GW。“目前大家都知道整个行业已严重过剩,但问题是,你停止了扩张,别人不会停止。为了在市场份额上抢占先机,大家只能拼命扩大产能。”一业内人士说。尽管行业已处于史上最低谷,但仍无法阻挡国内光伏企业扩张的脚步。
近几年,国内多晶硅企业大建、快建、扩建的做法导致产能出现集中释放,而欧债危机的扩大更是直接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最大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去年上半年在光伏补贴政策方面的力度也在缩小。在供过于求的驱使下,很多企业陷入价格战,以低价换取订单。
战略新兴产业不能“大干快上”
凭概念、靠政策一哄而上,易陷入低层次重复建设的泥潭。
采访中,有关专家强调,除了海外市场的影响外,中国光伏企业“一窝蜂”式的发展方式也是导致寒冬期来临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占近9万吨,却不掌握核心技术;产能巨大,国内市场总量却较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这也是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
刚刚起步的光伏产业就面临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寒冬”,也折射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深层困惑:凭概念、靠政策一哄而上,最后陷入低层次重复建设的泥潭。
专家表示,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技术突破方面,新兴产业是要有韧性的。我国光伏产业虽然发展快速,目前产能已处于世界第一,产业链也比较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光伏产业在技术上还相差太远。光伏行业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现象仍十分严重。在需求萎缩,产品档次没能拉开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必然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从以往的拥硅为王,到现在的光伏大战,如何安全过冬,是目前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有关专家说。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从长远看,对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对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都是好事。在这个过程中,将逼迫着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向高端领域发展。“日子是难过了一点,但也不至于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业内人士表示,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从长期需求看,我国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不同的是,以往光伏企业发展靠规模,靠产能,今后必须靠科技进步,降低成本,让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平民化、家庭化。有人预测,再过8-10年时间,光伏发电将实现平价上网,政策的影响逐渐减小,这将是新一轮的产业发展高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