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连日来,我国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纷纷表达了净化网络空间、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呼声,对当前正在开展的打击和治理网上传播谣言行动抱以强烈期待。有关人士呼吁,要进一步化期待为行动,主管部门、互联网企业和广大网民等多方携手、共同努力,建设文明诚信、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
“军车进京”产生恶劣社会影响、“滴血食物传播病毒”引发恐慌、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蛆橘”传言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近年来滋生蔓延的网络谣言,既有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公共事件的捏造;不仅侵害公民名誉、伤害个人感情,更损害国家形象、阻碍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互联网业界付出努力,还需要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谣言、积极举报谣言,共同营造网络谣言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协调局局长刘正荣表示。
刘正荣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3月中旬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会同通信、公安等部门清理的各类网络谣言信息已达21万多条,依法关闭的网站已达42家,网络环境有所改善。
作为重要的网络“过滤器”,互联网企业在整治网络谣言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副局长赵志国说,各类互联网企业都要履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依法办网、诚信办网、文明办网,不能为网络谣言传播提供平台。
“任何一个公司,在所在的国家就要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做出逾越法律法规之外的事情。”百度公司副总裁朱光告诉记者,当前网上充斥着很多虚假和不良的信息,百度将长期投入大量的技术力量,通过技术升级,从源头上增强识别能力和过滤能力,让网民有一个健康、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
不少网民也指出,在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阻止谣言的传播,都要意识到自己也是制止网络谣言传播蔓延的“把关人”。
由“谣盐”导致的“抢盐”风潮令许多人印象深刻。浙江省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这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听信谣言折射出公众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科学判断力的欠缺。这种欠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突出,却容易成为重大公共事件的导火索和放大器。”
对此,一些专家表示应加强通俗性科普宣传,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同时,也有专家强调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提升公众网上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的紧迫性。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平台,已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律师施杰认为,刑法中规定的侮辱罪、诽谤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也应当适用于网络世界,构成犯罪的就要依法追责。
施杰向记者表示,网络是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重要载体,但公民在网上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自觉维护网络秩序,遵守法律法规。
不少法律界人士指出,每一位公民都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考量自己的言论是否有事实根据,是否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是否会对国家和社会形成危害。提高独立判断能力,善于甄别事实真相,不捏造事实,不传播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的应有之义。
不少专家和有关人士都谈到了一个共同点,即铲除网络谣言孳生蔓延的土壤。他们强调,不仅要强调法制、制度和机制的不断完善,实现对网络有效监管,及时澄清事实,更要强调政府部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百姓关心的社会问题。公共机构要承担起传播真理、凝聚共识的责任,大力宣扬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网络谣言失去生存的土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