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案例剖析 > 正文

跨国公司在华年避税300亿 税务系统人才当顾问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避税造成巨额税收流失

近日,全国最大单笔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所得税4.03亿元在山西省成功入库,这是由一家境外非居民企业BVI(离岸公司)间接转让山西省一家能源有限公司股权产生的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税款。这是继2011年日本某公司间接转让康师傅饮品(BVI)有限公司股权缴纳企业所得税3.06亿元后,创下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股权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新高。

山西晋城国税局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征收此笔税款,此间经过数轮协商、谈判。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晋城国税局与受让方积极协商,多方努力,这家境外非居民企业BVI公司终于认可了税务机关对股权转让的收入、成本确定方法,同意依法缴纳税款。

“如果没有反避税的调查手段,这4亿多元的税款是收不上来的。”中翰国际转让定价服务联盟发起合伙人王骏说。反避税指国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国际避税加以防范和制止。反避税往往是针对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而言的,因为通过关联公司和海外交易,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制度漏洞少缴税。

2012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召开全国国际税收工作视频会议。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称,2011年全年通过反避税手段增加税收贡献239亿元。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财税学术沙龙上,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教师何杨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随着全球化贸易与投资的发展,跨国公司利用国家间的税制差异进行利润转移,不同程度地侵蚀主权国家税基。其中,发展中国家因为税收征管和法律制度的漏洞更可能成为跨国公司利润转移的受害者。一些非营利组织通过初步估算发现,每年从发展中国家转移出去的利润高达350亿美元。

2011年,据媒体报道,谷歌(Google)在华子公司或业务密切合作企业——咕果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构寻广告公司和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存在涉税违法行为,数额高达4000多万元;具体违法行为包括使用假发票、将无关费用如“按摩费”等列入成本、不按规定代扣代缴营业税等。

谷歌中国则称,“我们认为,我们现在和以往一直完全遵守中国税法。”

虽然言之凿凿,但跨国公司利用政策空隙避税操作却是全球“行规”。

据彭博社调查,谷歌迅速积累的财富,除了从广告等业务中获得,还得益于将其在海外获得的大部分利润通过一种复杂的法律结构转移到了一些避税场所,从而保持其税率维持在超低的2.4%的水平。

国家税务总局2004年的数据显示,跨国公司每年的避税活动给中国造成300亿元的税收损失。

2008年的数据显示,美国通过反避税调查查补的税款是1000亿美元左右,而我国仅有7亿美元。

外企怎样避税

从税收上说,一方面,国内企业减税的呼声很高;但另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避税造成巨额的税收流失。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反避税调查力度一再加强,但仍有很多企业通过各种避税手段少缴税。甘肃省国税局工作人员刘浩(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可以看到,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亏损面达六成,“长亏不倒”现象非常普遍。

刘浩介绍,每年反避税可以给国家增加税金,尤其在外企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江苏,每年通过反避税谈判收回的税款,可达上百亿元。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反避税工作合计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6亿元,补税16亿元。苏州作为一个省辖市,反避税补征税款在全国占到13.5%。“十二五”伊始,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5亿元,补税3.5亿元。近6年来,共有7个案件单案补征税款超过1亿元。

这些跨国企业用什么办法骗过税务稽查人员的眼睛呢?

“转让定价是最常用的一种避税行为。”刘浩介绍,转让定价是利用关联企业,将利润转移到国外。

“说白了就是高买低卖,比如原料进价20元,成品却以10元卖出,制造环节不赚钱,企业处于亏损,而关联企业将利润算到国外母公司,在中国就没有缴纳企业所得税。”

外企避税的重点是企业所得税,因为企业所得税是一种流转税,只对企业的盈利进行征税。

中央财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确实有转让定价的嫌疑。尤其是有避税地联系的跨国公司,通过利润转移显著地降低了税收负担。

该研究透露,跨国公司尤其是和避税地有直接联系的跨国公司,税前利润率要高于本土公司,这说明跨国公司有着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利润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单位资产的税负,跨国公司比本土公司低0.1%,有避税地联系的跨国公司比本土公司低0.34%;单位利润的税负,跨国公司要比本土公司低1%,有避税地联系的跨国公司则比本土公司低4.4%。这反映出跨国公司,尤其是与避税地有直接联系的跨国公司,负担的税收要低于本土企业。

研究表明,高利润率和低税收负担,是跨国企业转让定价的一个特征。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