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家论道 > 正文

没有过热,何来紧缩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文/周业安

医生常说,重病需要猛药。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本质上就是一服猛药。当经济系统出现危机,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因而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政府投入。从2008年的4万亿开始,我国就基本上遵照凯恩斯主义的这一想法刺激经济,理由很简单,美国和欧洲经济都陆续衰退了,意味着国外需求下降,出口会下降,给定现有的消费需求不温不火的,增加政府直接投资可能是最恰当的方式。只要能够通过增加政府需求来弥补国外需求的损失,那么总需求还是能够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从而整个经济还是能够处于过去的增长路径当中。

然而事与愿违。即便是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政策,并没有改变经济下滑的事实。出口需求还是在下降,消费需求还是难以提高,而投资需求是扩大了,却带来了通胀和房地产泡沫。直到此时,我们才意识到,直接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说法做,恐怕弊大于利。问题出在哪里呢?先看看扩张型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公共支出来直接提高政府需求。政府支出是有结构的,凯恩斯主义的做法是通过大量兴建公共工程,这样可以增加就业和就业者的收入,就业者有了收入,就会消费,消费会拉动企业生产扩展,如此循环,形成整体经济的复苏。这就是所谓的乘数效应。乘数效应要起作用,核心在于边际消费倾向,即一个人在就业过程中挣了1块钱,要花多少在消费上?这个花费比例越高,乘数效应也就越大。

想想看,凯恩斯主义者假定家庭挣到钱后就要花钱,假如我们只考虑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政府只要在公共工程上投资1亿元,给定边际消费倾向是0.5,那么就可以增加收入200亿元;假如边际消费倾向是0.8,拉动的收入是500亿元。乘数效应是惊人的!问题是,家庭凭什么要挣1块钱就消费5角或者8角?假定有一个人叫张三,的确去参与公共工程建设了,一个月挣了2000元,张三想,经济这么不景气,以后挣钱更难,好不容易挣到点儿钱,还不赶紧存起来。于是,张三选择了储蓄,而不是消费,结果张三的边际消费倾向非常低。假如中国的家庭都和张三类似,那么实际上的乘数效应就很小。不幸的是,我国家庭恰恰一般情况下都选择高储蓄,这就意味着乘数效应不可能有决策者想象的那么大。这就是为何4万亿投下去,都看不见有何拉动迹象的缘由。

进一步看,即便家庭有一定比例的消费,但假定存在某种寻租经济,使得在公共工程中家庭所得甚少,各路参与的资本所得甚多。结果公共工程所产生的收入按照现有的收入分配中基尼系数状况,很可能大部分进入到了少数资本手中,而没有进入家庭手中。结果,扩张型政策实施的力度虽然很大,实际上产生的刺激经济的效应很小。也就是说,寻租经济会导致投资的损耗,甚至导致乘数效应消失。

再来看扩张型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无非就是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和降低资本成本,其目的就是激励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但货币政策要想起作用,同样依赖一系列的前提条件,首先一个就是企业扩大生产后,产品得卖得出去。但如前所述,家庭消费激励不强,大部分家庭收入不高,意味着消费需求几乎是稳定的。此时企业扩大生产如何确保其产品有销路?当然家电以旧换新业务的推出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家庭的家电产品更新换代,从而带动了该行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问题是家庭一段时期内最多也就换一次,不可能频繁更换,这就使得这项政策缺乏持续的效力。其次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基本上都采取了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有两点:低工资,低创新。低工资导致大部分人口没有收入的稳定快速累积,这就为消费需求不足埋下隐患;而低创新意味着企业根本就没有长期增长的动力,即便是低利率降低了资本成本,企业也难以继续做大做强。当企业能够轻松获得低成本资金的时候,能干什么?当然选择投机收益最多的地方,这就是房地产。所以,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是扩张型政策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