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依靠对经济的强力干预,固然不会轻易让经济陷于崩溃。不过,即使崩溃不会发生,中国经济陷入困境或许是大概率事件,这也许就是重蹈摩天大楼诅咒的开始。
从投资主体看,中国摩天大楼的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加大了后期运营的风险。美国排名前50高的摩天大楼,仅有16座是房地产或物业公司投资,其余34座主要来自零售、石化、汽车、航空、港口等实体企业出资建设。但在中国大陆,排名前50高的摩天大楼,房地产企业就占了25座,以实体企业投资为主体的美国发展模式,意味着大楼建成后出租运营压力不大,企业总部本身就会消化一部分。而由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大楼,则面临着建成后的销售或出租压力,一旦财政紧缩,过度投资的风险堪忧。
从行业类别看,在繁荣时期异常兴旺的新兴行业和金融行业是摩天大楼的主要追捧者,而这些行业由于资本高度密集,也是受经济周期影响最为直接、受危机影响最为深重的行业。
从管理运营看,摩天大楼的后期维护成本远远大于建设投资的成本。一般而言,超过300米,摩天大楼就失去了因集约用地换来的经济价值。高420米的上海金茂大厦,每平方米造价为2万元,建设总投资50亿元;而日常的管理维护费用每天就需100万元人民币。如果以65年的大厦使用寿命计算,管理费用大约是建设投资的3倍。
纵观一个世纪,促使世界最高建筑物兴建的,并非建筑设计或科技进步,而是大量资金突然涌入。过度投资与金融投机通常是经济危机的起因,正是这些事前的繁荣假象造成了事后的衰退。低廉的利率、膨胀的需求、上涨的资本价格、大多数人盲目乐观的心态,以及政府攀比打造城市地标的推波助澜……种种原因集合产生的“黄金状态”构成了摩天大楼的需求,这种发展建立于泡沫之上,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摩天大楼绝非简单意义上的修建一座超高层建筑单体,而是一个与城市环境和城市经济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不考虑城市的规模和尺度,缺乏对城市配套和经济水平的综合考量,不权衡后期的管理运营成本,盲目建设摩天大楼,将把整个城市经济拖向深渊。
不考虑城市的规模和尺度,缺乏对城市配套和经济水平的综合考量,不权衡后期的管理运营成本,盲目建设摩天大楼,将把整个城市经济拖向深渊。
作者为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
文/唐黎明
责任编辑:王雪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