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金庸先生将自己的西子湖畔“云松书舍”捐赠给杭州市人民政府。近期有消息称,云松书舍已经改为高档会所。会所以金庸武侠为主题,最低消费每人500元起,加上酒水,每餐动辄上万元,菜式为杭帮菜和谭家菜。记者就此与金庸先生的好友潘先生连线,他表示这有违金庸捐赠的初衷,金先生心里应该不会高兴。(5月30日《华西都市报》)
金庸先生,当是海内外闻名贯耳,当初坐落于西子湖畔的“云松书舍”,虽是金庸先生私宅,但出于公诸同好之目的,将其捐赠给当地政府,以期能“供藏书写作和文人雅集之用”。如今书舍变成达官贵人才能出入的会所,这恐怕是金庸先生始料未及的,也有违其初衷。
自然,书舍之初,也曾多次对外开展文化研究,有喜欢的游客,也可以在这里品茗饮茶,消费自然是平民数额。而其装修后的大变脸,以营销金庸为手段,大肆行敛财与牟利之途,其中的腾挪转移、初衷诡变,作为局外人,虽不得而知,但参谋之前所谓名胜古迹变会所的种种现实路径,也不难理解与坐实。侠气被利用,书舍变会所,从此文化变身附庸,平民自走两侧,在最低消费每人500元起的奢靡里,我想金庸肯定也读不懂这江湖。
现实的波诡云谲,甚至超过金庸小说里的阴谋与诡计,而公诸同好的侠义与大气,在被利用的图谋里,变得如此羸弱。正如金庸先生的好友提到的那样,“金先生心里应该不会高兴”。依金庸先生的脾气,未必会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但至少也会心生黯然,平添诸多块垒。从这个意义上讲,看似书舍变会所,有大把的金钱可赚,但其对爱心与公德的破坏与伤戕,却远超其利益所得。当金庸先生这样的“大侠”捐助的书舍都可以被挪作他用,无疑会起到极坏的负激励效应。其他有意于此的衮衮诸公,会不会从此不愿再为此类善事而挺身捐助,这种负面影响,断不是几句解释与整改就可以消弭的。
在金庸先生的江湖里,侠一直是从来不变的主题,为国为民之道,当是侠之大者的最好阐述,而把书舍变会所的伎俩,却是把一起堪称侠义的捐助事件,蹂躏成了金钱附庸下的“私人天堂”。这绝非是一个好现象,在资本逐利的红尘里,侠义与为国为民之道遭致如此下场,这让人情何以堪。面对如此的不堪,建议金庸大侠,还是收回书舍吧,真正让它“公诸同好”,别再成为权贵趾高气扬的名利场。□邓为
责任编辑:乔晓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