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余明阳教授
今天,二代企业家所处的营商环境,与他们的父辈有很大的不同。第一代创业者的经历,类似于“农耕”时期,他们经营中随意性很大,许多创业者都是用“超常规”的模式发展起来的。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中国创业者在改革开放初期往往用“搞运动”的方式来做企业。
而今天情况则大大不同。二代企业家所处的中国商业环境更接近于西方,商业环境更强调规则、理性,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父子两代企业家必须在交接班的同时,思考如何带领企业从“农耕”时代向现代工业文明时代过渡,并转变思路。
要做好接班工作,二代企业家首先需要俯下身子,深入了解中国的变化。在中国,历史、地域、文化差异无不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把西方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套用到现实的中国市场上,是绝对行不通的。
父辈多是“泥腿子”,不太懂得新潮的东西,而二代企业家虽然见多识广,却多少都有一些好高骛远,不够务实,也较难融入团队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与子”的沟通就非常关键了。而事实上,二代企业家成长过程中,在物质上是非常富裕的,但在精神上却或多或少有父爱的缺失。父辈因为创业期埋头工作,难免忽视童年时期孩子们的感受。在老师或保姆身边长大的二代企业家从小就认为父辈除了钱,什么都不给他们,双方沟通的基础并不好。
根据调查发现,如今许多民营企业的父子两辈各有分工。比较多见的是,父亲管国内市场,子女管海外市场。这种“各管一摊”的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两代人的合作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观念很难磨合,于是就分开做事。
再有,二代企业家很难企及的是,父辈拥有的从“村长”到“首长”的广泛人脉,以及许多年来一起打拼的老臣。在交接班过程中沟通十分重要,二代企业家需要拥有一颗学习、感恩的心,而父辈应该给出更多的空间,放手让子女去做。在自己积累的资源上、对国情的了解上,给予下一代支持和建议。
二代企业家们需要既能够创新,又能传承父辈的优秀品质。传承太多往往可能造成对当下管理的不适应症,而一味的创新,又会造成企业DNA的遗失。如何平衡运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本报记者卢曦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韩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