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家论道 > 正文

预测称百年后中国人口剩5亿 失独家庭将达千万

来源: 河南商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制图/方毅夫

 

 

仅靠物质帮扶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调整人口政策

制图/方毅夫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100年中国人口将只有5亿 未来可能有千万失独家庭

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接受商报记者专访:

仅靠物质帮扶远远不够

当务之急是调整人口政策

河南商报记者 杨慧俊

今年起,郑州符合条件的失独者扶助金,从100元调整到270元。

而易富贤在接受河南商报专访时表示,仅靠物质帮扶还远远不够。

预计

未来可能有千万失独家庭

商报记者:目前国内失独家庭数量有没有具体数据?

易富贤:目前失独家庭到底有多少,我没有确切数据,前段时间媒体上说有上百万家庭。

但失独家庭的增加速度确实非常令人担忧,我粗略计算了一下,从1975年到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其中七成生于1991年之后,五成产生于1998年之后,也说明独生子女家庭在加速增加。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年龄别死亡率(最近10年变化不大)计算,每出生1万人,有360人在10岁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假设母亲平均在26岁生孩子的话,那么这2.18亿独生子女家庭的母亲到51岁的时候有1000万已经失去了独生子女,到70岁的时候有1656万已经没有了孩子。

现在正常人群就有1/8家庭不孕不育;妇女生育能力在27岁就开始下降,而人们普遍晚育,孩子10岁以后夭折,母亲补生的机会非常渺茫。

声音

仅靠物质帮扶肯定不够

商报记者:《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这是不是说明政府也在逐步重视对这个群体的帮扶?

易富贤:庞大的失独家庭是中国特色,近年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政府的关注,比如各地提高对失独家庭的帮扶力度。但仅靠物质帮扶肯定不够,尤其是心理关怀方面目前几乎是空白。

商报记者:如何解决失独家庭的困境?

易富贤:目前上百万失独家庭相对于中国人口基数来说还可控,如果政策操作得当,鼓励个人和民间组织的参与(尤其是心理慰藉,光靠政府是难以奏效的),政府和社会是有能力让失独父母安享晚年的。

但是一旦有上千万失独家庭的存在,政府将有心无力。而其他家庭也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子女照顾自己的父母都已经是自顾不暇,更是无力照顾失独家庭。也就是说今后政府和社会对失独家庭的帮扶能力都将下降。当务之急是调整人口政策,遏制独生子女家庭增加的趋势,从而从根源上减少今后失独家庭数量,并能增加政府和社会应对失独危机的能力。

观点

据预测,2100年中国人口将只有5亿

商报记者:其他国家或地区有没有特定的人口政策?

易富贤:世界上只有中国实行强制性的独生子女政策。日本在1949年后曾实行鼓励少生的政策(非强制性),使得日本劳动力在1990年代负增长。新加坡、韩国在1980年代之后先后认识到控制人口政策的错误性,转而鼓励生育。

商报记者:但很多人认为,中国出生率虽下降,但人口仍在不断增长,计生政策尚不能放开。

易富贤:即便停止计划生育,中国目前的生育率也只能在1.7;而中国需要生育率在2.3左右才能维持人口的世代更替。虽然中国的生育率在1990年之后就低于了世代更替水平,但由于人口变化有几十年的滞后性,人口还会低惯性增长一段时间,在10年之内中国人口将开始负增长,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100年中国人口将只有5亿。

曾试点二胎政策地区 并没出现生育反弹

商报记者:您的判断有没有具体依据?

易富贤:中国人口从1950年的5.5亿增加到现在的13亿,每年增加1000多万,这是人口“蓄洪”。但随着老年人口的激增,死亡人口也将快速增加。等到1950年代以后出生人口成为死亡人口主体,每年死亡人口将激增,中国将出现一个几十年的人口“泄洪”期。因此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需要每年出生2000万以上人口才能有效改善人口结构,才能防止人口锐减。

商报记者:中国有个别地区曾试点二胎政策,其生育率是不是高于其他地区?

易富贤: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在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840多万人口的农村地区试点“二胎”,但是2000年翼城生育率只有1.5,酒泉只有1.4,恩施2005年只有1.47,承德只有1.6。而上述国内二胎试点地区没一个生育率稳定在2.0。 

 

责任编辑:贺一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