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留给外界另一个经典印象则是“花名体系”,就在马云把激情、冒险精神、富于谋略和极强的本土化能力带给阿里巴巴员工的同时,也让这个公司从建立之初留下了根深蒂固的“本土”痕迹。在阿里巴巴内部,马云推行的是偏“武侠”的文化,自称风清扬。阿里员工们也用武侠世界里的人物互相称呼,马云认为,这样可以拉进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距离,降低等级之间的距离感。
种种个性独特的文化标志物,再加上马云个人的口才和“气场”,在外界看来,人们会很容易把阿里巴巴的文化简单地概括为“马云”、马云的判断、马云的估计、马云的预测,都被视为必然,错的可能性很小。甚至有离职高管对记者表示,马云的一句话能让有些阿里巴巴员工琢磨半年,尽管他们对外从来不说。
然而事实究竟如何?
不可否认,马云在公司内有很多崇拜者,尤其是老员工。一位工作了五六年的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前高管告诉本报,在阿里巴巴内部,有的员工确实极度崇拜马云。而把马云当成一种心理依靠是因为公司的调动太过频繁,例如主管轮岗、业务变化太快——就像一个旅行团,每天都换导游。当然,一方面轮岗可以有助于避免形成小团体、滋生腐败,另一方面,却也让员工总觉得漂泊不定,而马云则成为了那面永远不倒的大旗。
对于更多员工,尤其是新进入公司的80后、90后的阿里员工来说,“崇拜”一词则显得有些遥远。也许是因为马云不再像创业初期那样和他们共同工作,同他们讲述理想。新员工能够见到马云的次数很少,因而他们更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收入、团队文化、同直接主管是否合作愉快,在阿里巴巴内网上,如果他们对某位高管的发言不满,他们可以直接扣掉高管在内网上的人气值。
在阿里巴巴创立初期,马云的“个人色彩”为阿里系各公司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掌控权高度集中、稳定、目标明确且执行力强大——其效果其实远远大于“六脉神剑”。
事实上,在企业文化这一点上阿里巴巴甚至被很多公司的领导者所羡慕,他们毫不犹豫地认为,成功的企业都需要有影响力的企业文化,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是一个公司品牌文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上述阿里旗下子公司的前高管称,马云对阿里巴巴的管理启蒙思想就来自于《基业长青》一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柯林斯和波勒斯描述的高瞻远瞩公司的四个特点——热烈拥护的理念、灌输信仰、严密契合和精英主义,这跟阿里巴巴一向所做的基本符合。
也许,任何一家公司想做大,如果仅仅靠收入上的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对公司的控制的最佳方式就是精神上的统一,让人齐心协力和认同才是更深层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管理过程中将面临心理学甚至哲学层面的种种辩论,而这些辩论,也都在阿里巴巴出现了。
2:7:1
企业文化被纳入考核,但很多人单纯是为了KPI而做事
入职有一段时间的阿里员工称,他感觉阿里巴巴现在官僚主义的倾向很严重,企业文化被纳入考核,但部门间很封闭,很多人单纯是为了KPI而做事。
不过,马云对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投入不可谓不用心,2009年年初马云还曾经带着阿里系高管去了一趟美国,拜访了很多大公司之后,有一个阶段公司曾经设立过“闻味官”。目的就是为了尽量保证做到让每个进入阿里的员工都认同阿里的企业文化。当时的阿里巴巴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吴航对本报透露,马云向阿里的人力资源部门提出:要严把招聘关,招聘优秀的人才,要吸引那些“和阿里的味道一样的人”。
尽管后来出现了腐败,但马云对此仍然十分坚持。邵晓锋说了一句话:我们不会要求十多亿人都认同阿里文化,我们只要找出24000个就够了。
为了让企业文化真的影响员工的行为,马云早就开始把员工的业绩考核也和企业文化这些软性的东西联系起来,他试图将企业文化落实在阿里巴巴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在阿里旗下各个公司内部每个季度的考核里,员工的业绩考核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跟其他公司一样的“绩效”,还有一个就是价值观部分,各占50%。绩效考核实行1分到5分制,1分最低,5分最高,3.5分及格。
价值观部分的50分由员工自评加上主管对他的评价,最后的分数再加上人力资源三方来最后评定的。
马云认为,三方评定可以确保分数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确实,要做到5分的话,是非常难的,如果达到4分的话,价值观是非常好的。”吴航当时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大概只有10%以内的人在价值观上能得到4分。
不过,阿里巴巴的员工肯定会为此遭遇委屈,因为在阿里巴巴内部实行“二七一”的规定——20%的员工可以评为“最好”,10%的一定会被评为“较差”,70%的人为“一般水平”——这是强制分布的,每个年度,团队的分数都要符合这个“二七一”的分布(注:十人以下团队不按照271制度打分)。
按照吴航当时的解释,人和人肯定是有差别的,这样做主要是要求主管去区分员工的业绩,有好、中、差的区别。而且,人也不可能一直都保持一种状态,某个季度可能好一点,某个季度就可能差一点。“这种业绩导向在销售这种职位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看得出来的。”
然而,尽管马云做了这样的安排,尽管他也能在万人大会场上脱稿演讲几个小时内容绝不重复,能“忽悠”世界上最精明的风险投资商为他的“梦”买单,能面对媒体各种刁钻尖锐的问题面不改色,却不能阻止阿里巴巴的新员工无法抵御诱惑,也不能解决爆发式成长中文化浓度不被稀释,此外还有新员工与老员工之间,本土员工与空降兵、海归之间的不断碰撞。
冲突
空降来的高管会有点失落,感觉阿里老人固守,自己无法融入;而老阿里人则认为,新来的人都不知道阿里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走过初创期的阿里巴巴终究还是迎来爆发期增长,大规模新进入员工开始冲击着马云建立起来的文化体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