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时事评论 > 正文

经济转型向人口素质要红利

来源: 经济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近半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持续增长,全社会物价水平持续回落,这“一升一降”让更多财富留在居民账上。 龚 玺摄

经济增速下滑,工资的增速又该如何?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GDP增速7.8%,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更是高达12.4%。工资涨幅较快反映的是人口红利的结束,还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本报就此展开调查。

工资涨幅较快相对合理

外媒疑问,为什么在2012年二季度中国GDP增长率降至7.6%,较2007年二季度14.8%的高点几乎减半之际,却鲜有裁员的报道?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工资涨幅快于GDP是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的一种表现。在其发表的《中国经济减速 工资水平不降反升》文章中分析,目前中国劳动力规模已趋于稳定,到2015年左右将开始收缩,从而加剧企业对劳动者的争夺。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王振中表示部分认可,“去年第四季度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基本上是1.04,今年第一季度是1.08,也就是说100个人找工作,有108个岗位虚位以待。在这种劳动力供求关系结构下,工资上涨速度相比GDP较快也符合常理。”

但我国劳动力是否就此进入短缺时代了呢?不尽然。目前的短缺是市场主动选择的结果。从六七月份开始劳动力市场就出现一个状况:中西部省份集体出现农民工返乡潮。许多春节后回到沿海打工的农民工发现活不多了,钱也不那么好赚了。

在南昌火车站,记者遇到了从浙江返回家乡找工作的范新夫妻俩。小范原来在杭州一家电子厂上班,“工资待遇还不错,但今年厂里订单很少,老板付不起工人工资,不得不宣布倒闭。”小范说,“我不想再到外面打工了,准备回老家开个店铺,经营电脑。”

当沿海低端加工经济不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价格变化时,劳动力会自动选择向中西部迁徙。我国地域和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创造了很大的就业“弹性”,从而避免了像西方那样的大失业、大裁员。上半年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速明显快过东部,更多的劳动力选择返回家乡就业。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有16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9.7%,虽然较去年22%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大大超过GDP增速,也高于“十二五”就业规划中“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的标准。

“过去我国的劳动报酬比例在GDP中占比较低,所以工资增速稍微快一点也在情理之中。”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我国工资涨幅和劳动生产率涨幅速度大体上是吻合的。

向人口素质要红利

无论怎样,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大趋势,未来将怎样寻找新优势?

劳动力的价格与劳动力的数量是分不开的。尽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行迹象,但就业仍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00万个左右,国内就业总体稳定,对照人社部设定的年内增加就业900万人的指标,上半年已经完成了67%。

责任编辑:王雪莲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