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市政务微博平台建设示范奖
1 广州
2 成都
3 昆明
(三)城市节庆传播奖
1 哈尔滨
2 青岛
3 洛阳
(四)城市网络舆情应对奖
1 济南
2 深圳
3 武汉
(五)城市形象网络推广贡献奖
1 红河
2 杭州
3 芜湖
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指数体系说明
通常来说,人们主要从两个层面来形成对城市的印象和感受:一是硬环境,大致包括建筑、道路、交通、店面、旅游景点等基础设施;二是软环境,即公职人员态度、市民素质、物价水平、文化氛围、风土人情等等。近年来各地“标志性建筑”和“形象工程”均成为不同城市之间互相比较的焦点;但是展示城市形象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使公众对其产生良好的心理印象,无形之中提高城市的竞争能力。网络形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形象能够极大地影响城市口碑,对城市的招商引资、政府官员形象、旅游经济发展、市民感受及舆情应对带来极大影响。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网友到陌生的城市出差,在火车站打不到正规的士,他可能会立即微博直播自己的感受;若恰好这个网友是微博粉丝量几百万的大V,他的微博影响力会导致此条微博所涉及的城市成为舆论标靶,给城市的网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依据CNNIC的互联网数据进一步测算,城市的平均网民比例超过53%。由此可见,城市形象网络影响力可以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市民通过自媒体抒发自己对城市感受并作出相应的评价,进而影响城市的网络形象。
通过评估与分析网友对城市的评价,尤其是城市语言、城市生活、政务、舆情等方面的形象,如对物价、公共交通、城管、政务微博、舆情应对能力等的评价,对城市的网络形象进行排名,可以督促该城市的有关部门和市民重视城市网络形象建设,进而促使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市民可以更好地约束自身行为,养成文明习惯。这些都有助于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网络形象评价指标表
城市网络形象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指标权重
城市网络形象基础数据15%人均网页数量5%
人均新闻数量5%
人均微博提及数量5%
城市语言网络形象15%城市网络语言不文明度15%
城市生活网络形象30%物价正面情感15%
公共交通正面情感15%
城市政务网络形象20%城市管理正面情感10%
政务微博热度10%
城市舆情网络形象20%城市舆情基础能力20%
将以上指标量化,每一项指标得分均转化为指数形式,再将所有指标的指数相加,并转换为最终指数,最高分为85,形成60个城市网络形象的综合得分,总分越高城市网络形象越佳。依据这个总分可以对60个城市的网络形象进行比较和排序。
1.城市网络形象基础数据:城市网络形象的好坏直接涉及到城市网络影响力大小的问题,网络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是城市形成网络形象的基础,因此,用基础数据衡量城市的网络影响力是评价城市网络形象的前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人均网页数量:搜索引擎搜索各城市返回的网页数量与该城市人口总量存在一定关联,基于这种关联的对比反映出城市相关网页的供给程度,此指标设定为人均数。
(2)人均新闻数量:搜索引擎搜索各城市返回的新闻数量与该城市人口总量存在一定关联,基于这种关联的对比反映出城市相关新闻的覆盖程度,此指标设定为人均数。
(3)人均微博提及数量: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基于认证用户提及城市次数与城市人口的关联度,反映城市的热议程度。此指标设定为人均数,考虑到水军数据干扰,主要为认证用户数据。
责任编辑:王雪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