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在疯狂炒作,作品数量在飞速增长,微电影这个新生只有两年的名词,对于其能否定义为产业、应该走何种商业模式,业界多有争议,它正在成型,却没有人知道它到底会走向何方。
但赵雨润不置可否,认准了微电影就是广告影视2.0,坚持走广告运营的商业模式,并希望能够借助微电影打造一个聚集影视原创者的社区性平台。
商业利益催熟微电影热潮
7月29日,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增设“首届微电影大赛暨颁奖典礼”这一竞赛单元,促进微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表明微电影这个新媒体的形式,通过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人们已经认识到,这是一个草根文化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很多不是电影学院、不是专业人士,都愿意、也都有能力参与起来,并且现在的摄影器材也在发展,使得拍摄出好看的内容越来越多。”赵雨润(微博)说道,“难以逾越电影、电视剧那种需要极大投资的门槛,大众对于影像的原创诉求只好转向了微电影这一完全开放、成本偏低的事物”。
渠道建设也日益完善,“一来视频网站的崛起改变了大量用户观看影像的习惯;二来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则让微电影这类的短视频在移动终端上更受欢迎。”
这些都是催生微电影热潮的前提条件,但关键不在此。能够说服包括广告公司、影视公司、创作团队投资进军微电影的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微电影的商业价值。
6月18日,华谊兄弟(16.600,-0.30,-1.78%)与中国电信(微博)天翼视讯共同打造的微电影频道正式上线,正式宣布在微电影产业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华谊兄弟与中国电信天翼视讯还公布了首部短片作品《伦敦魅影》,宣告华谊兄弟将电影产业延伸至短片领域,双方将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付费“微电影微剧”发行平台。
同时中影集团也与腾讯视频达成微电影战略合作。虽然目前微电影盈利模式稍显单一,依靠广告,企业主买单,但其中利润空间颇为丰厚。
以华影盛视的品牌定制微电影来说,主要通过美我网进行业务外包,大概1/2的钱交给制作团队,华影盛视主要负责推广,单片利润约在20%-30%,均为盈利。
“这是一个大蛋糕,就现在看来微电影已经开始分食部分广告市场,未来抢夺的市场是视频广告和电视广告的领域,跟我们合作的一些广告主明确表示以后不再投放传统广告,将会持续以微电影的形式做企业宣传。”赵雨润说道。
根据艾瑞近期发布的《2012年网络短视频营销价值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的页面浏览份额已超过长视频,而在网民视频关注内容趋向多样的背景下,短视频种类广,内容丰富的营销优势更加显著。
有数据显示,2012年第2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广告收入为19.2亿元人民币。
微电影回报丰厚,吸引的不仅仅是制作公司,跟切身利益有关的视频网站也已然按捺不住,纷纷行动起来。优酷继“11度青春系列”后又打出“美好2012”战略,除了邀来王小帅、陆川、郝蕾等影人为别克定制“十二星座”系列微电影外,还接受了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监制,蔡明亮、许鞍华、顾长卫、金泰勇四人导演的“大师微电影”。
单一的商业模式
一直以来,在业界对于微电影的未来走向有两种观点:一为广告化;二为去广告化。这种观点的对立,是因为目前微电影的商业盈利模式单一,过多地依赖广告主的资金支持,服务于广告主的宣传需要,这样自然会对微电影的内容有所限制。
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微电影的质量和乐观的产业前景背道而驰,这种情形在越来越多的“强势广告”入主后更甚。多数商人的思维目前还停留在“我们的品牌标志必须在电影里出现5次”这样的阶段。
不少微电影从业者饱受过度商业化的困扰,但在赵雨润看来,这却是微电影制作人的水平问题。“优秀的导演、编剧,自然能掌握好艺术跟商业的平衡,既能拍出扣人心弦的好故事,又能帮助企业主进行内容营销。”为了肯定这一点,他还举出了影片中植入大量广告的导演冯小刚作为例证。
从这可以看出,赵雨润是个不折不扣的挺“广告化”派。“微电影为何要去广告化”,他反问。
他认为微电影不是电影,它不是跟电影在同一个领域当中去竞争的。目前影视剧有发行的收入,微电影却没法发行。
“如果微电影持续发展的话,必然要找到商业模式,那就是向广告靠拢。微电影是广告领域中一种新的衍生,是顺应新时代广告客户的需求。一方面互联网品牌比如游戏、网站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青睐以微电影这种形式;另一方面微电影讲究的是内容营销,更加适合作为广告主的品牌、企业文化的载体”。
他认为,任何公司想持续做微电影这个领域,必须看到广告是微电影的生命,是微电影的来源,客户也是微电影的来源,这样才能够再去谈发展。如果今天自己拍了一两部喜欢的微电影,第三部在哪里?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在微电影领域,华影盛视更像是一家广告公司。除了为广告客户定制微电影之外,华影盛视还提供了整个营销方案,包括地面活动、投放、微电影作品推广等,还会根据客户需求在点击率等方面做出一定效果承诺。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微电影的盈利模式仍然还是向客户收费,依赖广告,不会向观众及用户收费,当然其中可能会有少数优秀作品会通过版权输出获得一部分收入,但就目前看来仍不现实。”他说道。
“在微电影行业,你要做的是深耕,而不是探索,其商业模式就是广告。”
离开了广告范畴,微电影至今仍没有一个清晰的商业回报模式,作为制作方的新人导演们(以及制片人等),目前只能靠在各方举办的电影节上赚取一些奖金,其中只有很少数的幸运儿,或许才能借机进入影视行业。
责任编辑:康学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