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末,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报告指出:2010年10月—2012年6月,离岸人民币支付量增长了17.4倍,增幅远超同期其他货币。在世界主要支付货币中,人民币的排名也从2010年10月的第35位一举跃升至第16位。
同样是在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降至3.24万亿美元,较一季度末的3.305万亿美元减少了650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刊文认为,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无法为中国经济提供庇护。受新一轮投资热潮的影响,中国的巨额外储,恐怕会在未来五年内耗尽。
外汇储备的减少,引发了市场对于未来人民币可能出现贬值的担忧,而此种担忧进一步会影响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因为如果人民币存在贬值预期,境外贸易商便不愿意选择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这样对他们来说会产生更大的汇兑风险,此前人民币支付量迅猛增长可能会改变。
那么这些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究竟如何?
人民币国际化到了哪一步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一位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项目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统计学意义上,人民币支付量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增长和其基础小有很大的关系。而作为国际贸易大国,人民币排名甚至位列南非兰特(第15位)之后,足可见人民币在国际上是多么弱。”
衡量一国货币影响力的指标,除了货币支付量之外,货币在全球外汇市场里的交易占比更能反映出问题。
长期从事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发现,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里面的交易占比,2007年的国际排名是20名,2010年是21名,2011年又回到了20名。今年上半年的国际排名达到19名,但如果把香港的境外人民币交易这块去掉,依然是20名。过去5年间,不考虑人民币支付量的增长,人民币国际影响力一直在第20位原地踏步。
“我们跨境贸易结算是几倍的增长,境外的人民币债券也是几倍的增长,为什么外汇市场没多大变化?”张光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说明我国外汇远期市场、外汇的互换市场、债券远期市场建设的严重滞后。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外汇期权交易,但全国中外资银行加在一起,没有香港银行一个月的交易量大。我们的市场发展,离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要求还有一个非常大的距离。”
中国要用别国人民币储蓄养老
汇丰银行发布的《走向世界第三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指引》报告指出,美联储的量化货币宽松政策引发了对通胀风险的担忧,这促使中国当局反思“美元陷阱”的问题根源。之所以重视美元陷阱,是因为人民币尚不是国际货币,中国进出口商还必须依赖美元进行外贸结算。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与邻近经济体的快速融合以及出境旅游的增加,有效拉开了人民币境外使用的序幕。边境贸易的增长已持续多年,由于人民币相对稳定,储备不足的邻国通常愿意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同时,收入水平的提高使越来越多大陆居民选择出国旅游。这些趋势最终使人民币发展为地区性硬通货币。”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世界范围来看,包括日本等国在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初期时都表现为贸易顺差,这导致了本国货币的升值,有利于本国企业或机构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ODI),而当本国货币国际化进入成熟期之后,对外贸易往往表示为贸易逆差,而本国货币能够通过贬值的方式获得铸币税的收益。
所谓铸币税从学术意义上来说,是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按照美国媒体测算,在过去60年,美元因为其国际化的货币地位为美国每年挣得铸币税达到350亿元之多。
“在过去30年间,中国已经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缴纳了巨额铸币税。”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决策层应该下定决心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力度,完成人民币从贸易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的转变,以增加我国的国民财富。”
享有巨额铸币税将有利于解决中国正在出现的“未富先老”的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了这样的信息:“我们在做一个研究报告准备提交决策层进行参考。美国可以动用别人的储蓄,关键原因就是美元是国际关键储蓄货币。未来要应对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其核心问题是人民币成为国际性储备货币,我们要借用别国的人民币储蓄来养老。”
第三国之间频繁使用才是真的好
从2009年7月开始,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及东莞等地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元年。
国家外汇管理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我们已经感觉到,境外人民币接受程度比较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的发展。境外人民币流通和沉淀还主要限于周边相对来说本币比较弱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港澳地区。”
多位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参与人民币国际化方案决策的智囊告诉记者,当时中央决策人民币国际化有几个思路:大力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通过人民币升值营造出境外企业愿意接受人民币的环境;推进人民币和其他国家货币的互换;打造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并研发包括债券在内的投资产品。
3年努力,四管齐下初见成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在某论坛上透露,截至2012年6月末,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累计已经达到3.86万亿元。这已经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然而,跨境贸易结算量的激增并不能反映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让人民币进一步在国际贸易中流通,才能完成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在国际间的接力赛。
8 月6日,汇丰香港宣布,其首次协助两家境外企业以人民币应收账款融资方式开展采购和供货贸易。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该笔业务由总部位于伦敦的英国知名百货公司Debenhams向总部设于香港的 Milagros公司采购冬装、手袋及配饰。汇丰凭香港出口方交付的发票向其提供等值150 万美元的人民币应收账款融资额度,然后直接向英国进口方收取款项。
此前,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主要通过离岸贸易的形式实现的,即中国企业和境外企业进行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而此次则是为两家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
Milagros营运总裁林规强坦言:“我们的生产线在中国内地,大部分成本以人民币计价。但我们大部分海外销售则以美元计价,由此而产生的汇率风险必须在定价时计算在内。如今我们消除这个风险,享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而我们的客户亦同样受惠。”
事实上,无论是美元还是欧元等国际主要货币,其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本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使用,更体现在第三国之间的使用频繁程度。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工商金融服务部总经理何舜华认为:“两家境外企业间的应收账款融资以人民币计价显示出人民币在离岸贸易中日益活跃,其使用不再局限于与内地企业的贸易往来,并且应用类型越来越广泛。”
责任编辑:张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