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期,央行连续八周在公开市场上开展逆回购操作,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或暗示短期内央行仍希望利用公开市场逆回购熨平资金面波动。长期来看,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降准和降息仍有必要,但受通胀、房价回升等负面效应影响,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态度仍显谨慎。
中新网8月21日电 (财经频道 黄楠)近期,央行连续八周在公开市场上开展逆回购操作,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或暗示短期内央行仍希望利用公开市场逆回购“熨平”资金面波动。长期来看,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降准和降息仍有必要,但受通胀、房价回升等负面效应影响,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态度仍显谨慎。
连续八周开展逆回购
据《广州日报》报道,央行16日在公开市场同时开展了200亿元14天期和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750亿元。这已经是央行连续第八周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回购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7天期逆回购规模比2日前增加200亿元,同时,进行了为期14天的逆回购操作。此前,央行曾于7月3日和7月5日连续两次在公开市场同时开展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业内人士认为,此次14天期逆回购时隔六周“重现江湖”,或暗示短期内央行仍希望利用公开市场逆回购熨平资金面波动。随着力度的增加和次数的持续,逆回购已成当前央行最为常见和倚重的货币调控工具。
新华网16日报道指出,央行流动性调控的这一新特点,在其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有显现。报告指出,今年下半年将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报告首次将逆回购放到了流动性管理工具序列的第一位置,显示出逆回购已经成为央行货币调控最倚重力量,同时也反映出央行更好平衡稳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间关系、精细审慎调控流动性的总体思路。
通胀、房价回升成掣肘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是对于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仍然非常谨慎。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暂不采用降准、降息等调控手段,而是连续滚动逆回购操作,反映出央行的谨慎态度,以期保持资金面的紧平衡,稳定市场对房价和物价反弹的预期。
在今年6月份和7月份两次下调利率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价格回升迹象。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超过70%,增至50个,上涨城市数量比6月份增加了1倍。同时,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数据显示,38家房企上半年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合计549.6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高达44%。货币政策调整也减轻了开发商融资的压力。
此外,受恶劣天气以及国际农产品价格大涨影响,8月以来通胀压力正在回升。与此同时,8月CPI翘尾因素为0.68%,虽较7月有所回落,但也是下半年的次高水平。因此,8月份CPI增速重回“二时代”已基本确立。进一步来看,由于四季度进入消费旺季,因此7月份CPI增速很可能就是全年的最低点,未来或稳中趋升。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放松空间将受到压制,近期降准频频“失约”或许正是缘于管理层对于潜在通胀压力的考量。
近期还会降准降息?
8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会议指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羊城晚报》18日报道分析称,降准可以增加流动性,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降息则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贷款贵的问题。近期应该还会降准和降息,不少机构也纷纷预测,8月份将会迎来再一次降准。
但《中华工商时报》13日报道则指出,PPI的持续下滑、信贷数据的疲弱、企业盈利预期的恶化,并不完全是此前货币政策收紧的原因,更多的是实体经济本身的问题,据有关专家测算,目前有相当数量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接近银行贷款利率,有的甚至已经低于银行利率,企业追加投资的动力已不甚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释放货币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已变得很微弱,弄得不好的话,反而容易带来通胀、房价反弹等负面效应。
据《国际商报》15日报道,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在目前全球经济堪忧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有放松货币的冲动。但是从效果来看,在经济衰退的时候,释放货币对于刺激经济的作用甚微,反而可能对通胀造成较大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有一点松动,但是不可能太松。”
有也分析人士认为,降准和降息未来仍是必要的,但是时间点可能会较之前的预期推迟。
责任编辑:王雪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