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财经故事 > 正文

刘东华:人脉变钱脉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2010年底,经过长时间踌躇后,刘东华离开了打拼15年的《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他留下了局级干部身份,带走了岁月的发际线和那些令人咋舌的人脉。

同年,刘东华另起炉灶,筹建正和岛。柳传志、马云、王健林、郭广昌、李书福等近三十位企业家和机构联手给了他近亿元启动资金。正和岛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以下简称“中企俱乐部”)在移动互联时代的翻版和升级。刘东华将中企俱乐部资源平移到正和岛,实现了无缝对接。

二十多年人脉耕耘,现在到了收获季。

体制内青年的彷徨

1992年,“92派”企业家纷纷下海,刘东华在《经济日报》创办了“民营经济专版”。他那时29岁,处于人生焦灼期。往前一步,深浅未知;原地踏步,心有不甘。

他很快得到了机会。《中国企业家》杂志1985年由《经济日报》和中国厂长(经理)研究会联合创办。到了1996年,已经是“惨淡经营、难以为继”。

已在《经济日报》工作6年的刘东华主动请缨,自1996年下半年开始担任《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后任社长。接下来的15年,刘东华统领着这本杂志成为行业领跑者。

从2002年开始,刘东华做了两件事: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和中企俱乐部。这让他逐渐在企业家群体中占据了特殊席位。

刘东华有句名言——欣赏你到灵魂里,批判你到骨子里。他说他在企业家面前很自信:“除了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我最知道他们的痛处,知道他们太多的难言之隐。”

在《经济日报》工作时,刘东华结识了牟其中,他说:“我跟牟其中很熟的。”不过1998年第10期《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却是《牟其中:还能走多远?》。不久,1999年1月,牟其中像往常一样坐着黑色奥迪去公司上班,途中被几名警察拘捕。刘东华对此并不奇怪,牟其中入狱后仍然把他当朋友,两人还有书信往来。

1999年起,刘东华开始不停地跟人说:“将来我要做一个网站,帮助高端决策人群挑选最有价值的信息,为这个人群打造一个安全的港湾。”当时没人相信。1999年,新浪也才刚刚创建。刘东华说:“我确实看到这样一个必然。”

面子与里子

刘东华是正和岛的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他说:“我对人性有天然的兴趣。”

面对柳传志、马蔚华、马云、王石、王健林、郭广昌、朱新礼、俞敏洪等企业家,刘东华说他可以像鹰一样,从各个角度看狮子、大象,而不是像蚂蚁只会从地面看。

“不要说那些年轻企业家了,连那些领袖级的,我也毫不客气,都能够非常真实地交流,有时候就叮叮当当的。”刘东华觉得这能给彼此都带来价值。因为“越是强大的人,越喜欢直来直去,不绕弯子”。同时,“因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和创造的氛围,让彼此从互不了解,甚至互相不见得认同的人走到一起,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刘东华的语言里,经常夹杂着排比、俚语和长句。

中企俱乐部刚成立时,有人质疑:“李书福这样的人,像缺根筋似的,怎么能让他入会?”刘东华说:“你不了解他,慢慢你就知道了。大家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关键是基本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他推崇“和而不同”,这是他与胡舒立“非黑即白”最大的区别。

他说“和而不同”是希望“那些成功的人彼此照看后脑勺。黄光裕出事就是因为没有人帮他照看后脑勺,有人说了他不听也不信。他没有重量级的好朋友,没有那些具备判断力、大智慧和成功经验积累的人提醒他”。

刘东华经营人脉的内在逻辑是“制定标准”。从最初的“企业如何健康、成功变强大”到“只有造就强大的理念才能造就中国”,在到“追究企业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追求成功、如何回馈社会”。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