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易富贤:刺激经济,“造人”比“造物”管用

来源: 环球时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没有人口的生生不息就没有经济和文明的生生不息。要保证人口相对稳定,中国总和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需要达到2.3左右。但是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18,如果继续下去,中国人口在2018年就有可能开始负增长,到2100年人口会下降至4.6亿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的下降,将给社会保障带来沉重压力,为此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是刻不容缓。

有人担心停止计划生育后会出现生育率反弹,建议“二胎过渡”。这是一种谨慎的观点,笔者并不认同,因为社会越来越发达,生育率也越来越低,“二胎过渡”未必能带来大规模的生育高峰。此前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实行过“二胎方案”,大都未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补偿性生育高峰。例如,新加坡在1987年开始鼓励生育,但是生育率仅从1987年的1.62提升到1988年的1.96(只出现了一年的补偿性生育小高峰),1989年再跌回1.75,2002年之后只有1.2左右。伊朗于1989年提倡二胎,最多三胎,但生育率仍从1989年的5.2降到2005年的1.7;这些国家或地区甚至已出现对“提倡二胎”而后悔的想法。事实上,中国早在三十年前就开始在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地试点“二胎”,但是现在生育率均低于1.5。可见,中国不必为“二胎过渡”可能带来的生育高峰而过度担心。

退一步说,即便是放开计生政策调整带来一定的人口反弹,也未必是件坏事。纵观人类历史,出生率从来就不是平稳的,而出生高峰往往带来一定的经济繁荣。例如中国1963年出生人口是1961年的2.6倍,这轮1963年到1974年的出生高峰共出生3亿多人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的人口学基础。日本1947年出生人口是1946年的1.7倍,美国1955年到1965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415万,是20世纪30年代的1.7倍,这些发达国家均因为婴儿潮拉动消费,提供年轻劳动力,而迎来了二战后高消费、高增长的“黄金时代”。

2010年我国出生人口1300万,即使大规模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一举将生育率提升到2.2(实现难度其实非常大),也只出生2400万,不仅达不到印度目前的水平(2600多万),也低于中国1990年的水平(出生2800万)。而且这个补偿性高峰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生育率就会回落到1.7、1.6左右,并会沿着台湾、韩国的老路继续下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它们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2010年的生育率分别只有1.15、0.895。

中国经济已经面临拐点,缺乏增长点。投资“造物”只相当于体外“心肺复苏”,可以短时拉动经济,但缺乏持续动力;而调整计划生育增加新生人口(“造人”)则会给经济装上一部起搏器,对于解决未来的劳动力不足和养老压力大难题,远比继续发展房地产和汽车业作用要大得多。最重要的是,这种拉动作用是可持续的,将推动中国今后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作者是旅美学者)



责任编辑:贺一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