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阵恼人的秋风扫荡了王石、潘石屹、冯唐等一干名人。他们的私生活成为八卦谈资,大众的舌尖上流传着名人们的“低俗STYLE”。
这场娱乐狂欢的导火索是王石婚变。王石与其EMBA的女同学喜结连理,让人们在“EMBA”和“婚变”两个关键词上,产生丰富的联想。于是,各路人马接连爆料,在“小三读EMBA”的故事之后,又有了“EMBA房卡的故事”。
这股恼人的秋风威力不小,紧跟着冯唐“躺着中枪”,也被曝离婚且插足者是某著名女记者。稍后,冯唐婚变被证实,但和女记者无关。而潘石屹前一天还在网上调侃王石,转过天来就落水了,被曝光和EMBA的女同学有了私生子。传言汹汹,以致于潘妻张欣不得不公开澄清“被离婚”传言。
与其他人的“被娱乐”不同,潘先生对娱乐化似乎欲拒还迎。最近,潘石屹在网络上办起了脱口秀节目《老友记之Mr·Pan》,跨界当起了主持。在绯闻热传的同时,潘石屹最新一期揭秘“江南STYLE炼成术”的节目,总点击量突破1500万次。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江南STYLE》恰恰是对所谓富人声色犬马低俗生活的嘲讽——上周它在Youtube上的点击量已超过6.7亿次。
看来,天下的人心都是相同的。人们喜欢扒各种低俗,更喜欢扒富人或名人的各种低俗。在对名人低俗生活的咀嚼中,屌丝或借此逆袭而获得某种道德优越感,或由此而满足了对名人生活的好奇,从而让“窥私癖”过了一把瘾。
不管怎样,这场史无前例的大众娱乐事件,拉近了名人和草根的距离。原来高高在上的商业偶像和社会精英,从云端跌进尘埃,从神一般的存在,还原为浑浊的肉身。
有人说,娱乐名人隐私背后是大众对精英的仇视。这话有些过了。确实,人们对名人、富人有各种羡慕嫉妒恨,也不排除有些人确实怀有某种阴暗的心理,但要说大众皆如此,似不准确。
孔子他老人家很早很早以前就说过,“食色,性也”,还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人性本来就是这样,本来就是有一些低级趣味,本来就不太高尚。名人知名度高,私生活被曝光后,自然也就传播广,关注者众,这也就是成为名人的代价之一。
当然,大众的低级趣味并不值得鼓励。很多人也指责,公共舆论空间为无关公共利益的名人婚变癫狂,是一种病态。这些指责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反对片面地、功利地理解公共舆论空间的功能。
要知道,公共舆论空间关切的,除了公共利益,也包括公共价值。如王石婚变,和公共利益无关,但谁都不能说和公共价值无关。年过六旬的王石娶了和自己女儿年纪差不多的女演员,确实是对世俗观念和主流价值的一种挑战。
平心静气想想,一个成功老男人追求年轻貌美,固然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总是有些脱离常规,不可能不会牵扯到仁义之辩。二者为EMBA同学的经历,也不可能不会引来对女方借读书“上位”的道德质疑。尽管你可以将此鄙视为流俗,你有在任何年龄恋爱、离婚的自由,但谁都不能否认,所谓流俗未尝不是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任何人非常规的行为选择,都难说不会面临来自社会的道德压力。你可以选择无视这种压力,却不能否认这种道德感的存在,以及否认其具有的正当性。
大众或许并不高尚,参与娱乐狂欢的一些大众或许也在找“小三”,但这也恰恰说明了主流价值的重要。冒犯了世俗观念和主流价值,就应该有承担被批评、被娱乐、被嘲讽等各种代价的准备。
此事也让很多名人人人自危,担心无休止的娱乐挖潜,最终会令自己的隐私被曝光,令身边的人受到伤害。名人和普通人一样,隐私权都应该受到保护。但是,该指责的不是大众,而是那些具体侵犯了名人隐私权的人,是那些最初的信息发布者、造谣者。至于当事人,既然做了,愿赌服输,还算条汉子,但若为此心理极不平衡,则大可不必。名人如果不想被娱乐化,不想被大众娱乐伤害,或许真的应该做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个摆脱了“低俗STYLE”的人,或者如潘石屹大叔一样做一个奉献自己、娱乐大众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