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1月24日电(记者 张硕)进入第四季度以来,手机市场掀起了一股“高性价比style”。小米2的“艰难”面世,华为高调推出荣耀四核,让喜爱追逐时尚的消费者颇为动心。然而让他们“虐心”的是,这些“明星”手机因为供不应求,并不是有钱就能立刻买到,饥饿营销的阴影似隐似现。
被“米粉”们戏称为“宇宙第一神机”的小米2手机19日开放第二轮抢购,结果10万台手机在2分29秒内便被抢购一空,平均一秒售出671台。然而细心观察后就不难发现,这款8月16日即在北京正式发布的手机,截至11月19日三个月的时间里,仅仅发售了15万台,饥饿营销手法明显。
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也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当网友指责小米“饥饿营销”“卖期货”时,华为“神秘手机”于10月29日高调亮相。这款被称作荣耀四核爱享版的手机以其低价高配,一经面世便被网友誉为“小米终结者”,而华为商城官方微博也打出了“真正的发烧从不等待”的口号,叫板意味明显。
不过购买了这款手机的网友们很快发现,华为虽然没有像小米一样限制购买数量,但发货速度却异常迟缓。记者20日打开百度华为吧后发现,这里已被各种“吐槽”所占据。有网友发帖表示,自己11月4日下单购买的手机,直到20日仍未显示发货。部分网友更是难掩愤怒,要求退款。
尽管华为副总裁余承东在微博上向消费者表达了歉意,但众网友并不领情。华为这次营销手段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饥饿营销,但对其“卖期货”的指责仍不绝于耳。
其实无论“饥饿营销”也好,“卖期货”也罢,对企业而言都是一把双刃剑,虽无道德指向,但如何运用则应遵从诚信法则。
对于国产手机企业而言,培养出一个可以与苹果、三星、诺基亚等国际巨头并驾齐驱的品牌并不容易,因此更应以真诚对待消费者的热情,用产品质量树立人们对国货的信心。而如果一味看重短期宣传效果,过度“饥饿营销”,则只能落得“自毁长城”的恶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