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广电消极抵制
“中广网络要整合地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就像是拆迁,肯定会遭遇地方的挑战。被整合的一方很多是不自愿的,这在省网整合市县级网络的时候已经出现。”殷建勇告诉财新记者。
在山东省网整合过程中,地市级有线网络公司就进行了消极抵制。山东广电网络公司于2010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之后,青岛、济宁两市的有线网络资产在规定期限内不移交,直至山东省政府再次下发措辞严厉的通知,称“拒不整改的,将由监察部门进行问责”,这才将其勉强收编。
类似的消极抵制,在各地省网整合中都不鲜见,这也导致很多省网整合得并不彻底。据吴纯勇介绍,目前,在明面上省网已按既定时间表整合完成,实际在财务、人员、互联互通上,很多地方有线网络公司仍然是分开的,“只是形式上的整合,几乎只有一半的地方有线网络公司能真正实现市县级业务互通”。
从省网整合可见,地方有线网络公司出的难题不少:网络前端及机顶盒无法互通,纷繁芜杂的资产构成,还有“宁为自由身不做君王臣”的心思等等,这些都是中广网络整合的“拦路虎”。
中广网络筹备组顾问、原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微博)向财新记者介绍,目前,各个省网的资产结构都不一样,有的是电视台投资;有的是财政部下属企业参股;有的含有市政府的资本;有的则吸纳了社会资本;个别地方甚至还是事业单位编制,难以确定资产。
从历史上看,各地广电有线网络建设是自下而上的,国家没有投一分钱,初始广电有线网络是靠收取二十几元的初装费一点一点攒起来,并在随后的模拟转数字、双向网络改造过程中,吸收了形形色色的社会资本。
中信集团全资子公司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国安),是最早一批投资国内有线电视网络的企业之一。据中信国安官网披露,截至2011年末,中信国安投资的有线电视项目达到18个,包括3个省网、15个地市网,有线电视网络跨全国7个省区、覆盖2.4亿人。
“在安徽,中信国安不仅持有合肥有线40%股权,还持有安徽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19.4%股权;在湖北,中信国安持有武汉广电数字网络有限公司47%股权,同时持有荆州有线49%股权;在湖南、河南、河北三省的多个地区,中信国安占股比例接近49%。”融合网主编吴纯勇向财新记者介绍。
随着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陆续上市,广电有线网络的资产结构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以2012年10月刚借壳上市的华数传媒为例,其第一大股东是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占股54.3%,其余占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有四位,分别为占股15.4%的湖南千禧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占股9.03%的浙江省二轻集团公司,占股5.2%的东方星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及浙江省发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其中,千禧龙为社会资本,其余三家企业则是地方政府或部委控制的国有资本。
据财新记者统计,在目前各省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中,已经上市的公司有七家,分别是北京的歌华有线、吉林省的吉视传媒、深圳的天威视讯、陕西省的广电网络、湖南省的电广传媒、湖北省的湖北广电及浙江的华数传媒。
吴纯勇预计,江苏、广东、重庆等部分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也在积极准备上市。今年之内,可能会有两到三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上市。
而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广电有线电视网络还属于事业编制,资产尚未确权。来自辽宁小城的冯姓投资商告诉财新记者,在辽宁,很多乡镇的有线电视网络是事业编制,但都是由私人建设、运营,该运营者负责养活事业编制里的广电有线网络工作人员,“不干活,也得养着”。
在各地分头建网多年之后,广电体系已拼起一张遍布全国的网络,虽然基于IP技术的骨干网标准一致,但很多省市的前端及机顶盒技术却不一样。歌华有线战略发展部主任韩霁凯告诉财新记者,如不更换统一的前端接口和统一的机顶盒,各省市间仍无法互通业务。
但中广网络筹备组顾问杜百川却认为,所谓标准不统一、存在技术问题“完全是借口”,机顶盒标准不一,只影响一些以机顶盒为核心的视频业务、增值业务,并不妨碍宽带、语音业务的开展。“各地有线网络不是不能联通,而是不想联通;中广网络整合的关键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产整合、行政整合及业务运营的问题。”杜百川说。
广电需要“脱胎换骨”
歌华有线战略发展部主任韩霁凯告诉财新记者,若从中广网络需要抗衡电信、互联网企业这个意义上出发,其整合自然是越快越好,“因为广电有线电视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互联网电视、IPTV、网络视频等新业务,都在蚕食着有线电视的用户”。
现在,在一些地区,譬如上海、深圳、湖南,其有线电视用户增长已出现拐点,开始出现下降、流失的趋势。据韩霁凯介绍,有些地区用户数的增长都是表面的,实际上,一方面可能是将宽带、增值业务捆绑的用户算在其中;另一方面则是将以往粗放式管理变得精细,但就整个行业来说,传统用户数已开始萎缩。
中广电通CEO殷建勇预计,如果仅靠有线电视业务,不积极开展宽带、语音等电信业务,整个广电行业将在三到五年内衰退,甚至可能由于网络视频业务的迅速发展,整个行业回缩成电视台的网络传输部门。
严峻的竞争市场环境,倒逼广电有线网络向宽带、语音、增值业务方向拓展。2012年9月,工信部正式向12个试点城市的广电企业下发电信业务许可,允许广电企业基于有线电视网开展互联网接入、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及国内IP电话业务——但这些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全国一张网”。
理论上看,“全国一张网”对广电行业是件大好事:对内,它可以规模化运营,降低边际成本,开展全国性的电信业务;对外,它能够与电信运营商站在同样的市场高度竞争,在码号资源、带宽资源等业务谈判上增加话语权。
而以现在的情形,如让各省广电与电信展开自由竞争,无异于蚂蚁和大象打架,力量分散、技术落后的广电肯定输得惨烈。
但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广电体系一贯在体制保护的羽翼下发展,即便中广网络强制整合完毕,市场前景也不乐观。“本质上,中广网络的整合只是为了让有线电视行业能够继续活下去搭建基础性条件,关键还要看广电有线从业者能否转变思维、走市场化路径,努力将自己做大做强。”包冉认为。
韩霁凯也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广电有线网络公司还处在“国家一定会保护舆论阵地”“广电行业的口子绝不可能打开”等自我陶醉式幻想中,市场化意识并不强,即便中广网络完成整合,它们在互联网大潮下也很难“活得有意思”。
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华数传媒是被业内视为市场化意识走在最前面的广电企业。华数传媒一位负责人向财新记者介绍,华数传媒自2000年开始走市场化道路,核心领导层一开始就抛开了事业编制,引进市场化用人机制,所有的业务开展都以市场为导向。
1999年,杭州网络中心转企改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华数传媒。2003年,在其他运营商还在推广拨号上网时,华数已经开始推广包月宽带,创造了宽带业务的全新商业模式;2005年华数向全国广电推广互动电视;2010年华数获得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业务资质,真正开启了全媒体经营。
目前华数传媒在杭州一市的有线电视用户达240万户,并保持较高的ARPU值;互联网电视业务稳步增长,占到全国70%的市场份额;华数网通的宽带业务用户规模达到30万,约占据杭州三分之一市场份额。未来,华数集团还会将整合完成的浙江全省有线网络注入华数传媒。
广电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华数传媒走的路子进可攻、退可守,一方面其不断做大自身规模,在中广网络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可以游离在中广网络整合之外,独立自主经营;另一方面,无论中广网络未来以何种方式进行地方有线网络整合,华数传媒都可以挟“高用户规模”“高ARPU值”等获得优势对价。
上述人士称,中广网络最终肯定要完成“全国一张网”的目标,但过程肯定是漫长的。各地广电应抓住这个时间窗口走市场化路子,而不是“吃定政策,不死不活地顶着、熬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