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批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公布,我省泰安市泰山区、荣成市、烟台市莱山区榜上有名。
食品安全已是当下公众一根紧绷的弦,一些监管漏洞似乎总是“痼疾难解”,本报多路记者近日深入这些示范县区,探究这些顽疾是否有良方可解。
监管人手不足?
19人也能管好千余餐企
烟台市莱山区辖内,大大小小共有1000多家餐饮企业,而在莱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从上到下只有19名工作人员。人员不足、执法力量薄弱这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曾是他们多年的困扰。
5月17日中午,记者跟随莱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工作人员走进一家名为“青竹小栈”的餐饮企业。墙上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上,监管人员辛光伟的名字和照片在正上方。“这个商业区的餐饮店都是他负责。”店长吴立娜说。
负责人是辛光伟,但他却不是“光杆司令”。“在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化监督显得尤为重要。”莱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局长王新春说。为此,在正式监管人员之外,莱山区不仅在辖区7个街区都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办公室,配备了14名专(兼)职食品安全监管员,还在村(居)、社区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联络站,聘请220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将监管触角延伸至每个街道和村居,形成了网格化管理与社会化监督相结合的机制。
虽然是“编外”人员,但社会监督员的职能却很丰富,不仅协助落实监管措施,收集整理安全信息,还义务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规。他们的“权力”也不小,莱山区每年都会对辖内餐饮企业进行打分评级,在总共1000多家餐饮企业的评比中,社会监管力量提供的信息十分关键。
“按照国务院机构新一轮改革,原来质监部门负责的生产环节、工商部门负责的流通环节都将整合过来,我们所要监管的企业将扩大到近3000家,因此这一做法将继续引向深入。”王新春说。
学校食堂难管?
统一配送筑起三道防火墙
5月20日,记者来到荣成市第十八中学食堂,这里的负责人金友涛身着白大褂、白水靴从操作间里走了出来。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才得以走进操作间。
整个操作间分为粗加工间、精加工间、熟食间、分餐间和保温间,择菜、洗菜、炒菜、分餐、装车……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金友涛告诉记者,每餐的菜种、菜量都是由专业营养师根据中小学生身体所需科学搭配,原料由总公司统一采购配送,每一餐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最后才能统一分盒装车,送往各个学校。上午10时30分,一辆辆满载着餐盒的运送车驶出市第十八中学,驶向各订餐学校,为周边约2000名学生送去营养午餐。这只是一个加工点,现在荣成市70%以上、约5万多名中小学生吃的都是统一配餐。
“荣成市在学生营养餐经营管理模式上也曾走过弯路。”荣成市教育局副局长常乃敏介绍,最初尝试过学校集体经营,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生产环境、卫生状况不尽人意。后来又尝试面向社会承包,结果无论怎样监管,都制止不了承包者的利益追求,饭菜质量差、管理不理想的状况难以改善。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