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专题报道 > 河北食品安全高端论坛 > 食安热议 > 正文

各领域专家谈中国食品安全

来源: 中国食品安全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4月19日, 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举办 “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围绕“全球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的主题,几十余家媒体与来自国内外多位知名食品安全专家进行了零距离沟通与互动,讨论的话题聚焦目前食品安全的认知误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如何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标准与食品安全监管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食品安全事件并非由标准缺失造成的

现在只要媒体一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有相当一部分的舆论会认为这是由标准缺失造成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以白酒塑化剂事件为例,如果今天制订白酒塑化剂标准,明天是不是要制订红酒、洋酒的塑化剂标准?现有的关于食品中塑化剂的监管法规,卫生部相关文件和食品安全标准里面的包装容器的塑化剂“溶出”标准,完全可以监管白酒中的塑化剂。

又如地沟油问题,有人认为“没有检测方法就无法监管。”这也是一个误解。公安部门查获地沟油的源头和加工者,而犯罪分子供认不讳,这就可以定案。为什么还要靠标准?如果所有的食品都要靠检测,用标准来衡量的话,那么烹调油、乳制品等这些食品将非常昂贵,老百姓将消费不起。全球市场上的食品中,只有很少部分是有标准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中国尚待形成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氛围

我国食品安全整体状况是好的,但很多消费者却并非如此认为。事实上,很多消费者没有“吃坏”,但是被食品安全问题“吓坏”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反思,告诉消费者如何能够客观地认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认识中国的食品。

以食品添加剂为例,对食品添加剂,公众的理解和实际情况偏差很大。对此,食品科技界、产业界有着不能推卸的原因。一些企业在产品标签上标注 “不含人工防腐剂、人工色素”,标来标去,结果就把消费者弄糊涂了。食品添加剂的客户就是食品企业,食品添加剂被自己的“上帝”——食品企业给抹黑了。

中国现在是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但是还没有形成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气氛。对中国传统食品来讲,仅仅维护还是不够的,还要让公众了解我国传统食品的工业化,需要专家、企业进行科普工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研究员: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我国以往分段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容易发生职能交叉,出现监管盲点。现在国务院进行了机构改革,成立了专门机构统揽食品安全监管。这种监管模式和国际上先进的监管模式是接轨的。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和整合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要确保食品安全,需要方方面面共同的努力。要特别强调的是,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再好的监管体制,再庞大的监管队伍,如果企业不诚信、不守法、不对法律敬畏,没有社会责任感,也不能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魏益民:把源头监管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对食用农产品的源头监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一项最艰巨的任务。在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有很多和农产品的源头有关系。

在我国,对农产品的源头监管存在一些误区:更多的力量关注和投入都放到了终端或者是市场产品的抽检,对生产源头,特别是对农业生产者的操作培训和规范方面做得比较少,或者是不够。所以,希望媒体呼吁一定要把源头监管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此外,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时应该进行核实和求证,同时要尽量避免不正确和误导消费者以及过分强调吸引读者的措辞。否则会对读者的引导存在偏差和误区。

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要说两句话

到2020年,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保守估计将达33万亿人民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食品工业30多年的发展是蓬勃、快速的。对于食品安全,为什么专家总体上感觉越来越好了,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担心了?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大家对食品安全都更重视了。

不同的行业都经历过这样的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企业都说自己的产品好;第二个阶段,都说其他企业的产品不好。如油炸和非油炸食品,味精和鸡精之争。其实,其他产品也不是不好,而是创造出一些概念来说别人不好。类似的事情,让消费者糊涂了。

值得强调的是,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责任重大,报道时一定要说两句话:一是这个事件发生了。二是要以对产业,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告诉大家这一事件对公众究竟有没有伤害。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饶平凡:传播食品科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食品安全问题对公众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比对健康伤害严重得多。食品科学就是对食品的态度和知识,要对食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食品科技在进步,从科学角度来说,要把食品科学作为正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全球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任筑山:碰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可考虑尽可能正面报道

食品安全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危机和挑战。从科学家的观点来说,现在的食品是有史以来最安全的食品。可是现在的消费者觉得食品很不安全。如何赢得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除了政府要担负责任外,企业尽可能把食品安全的预防措施做到位,媒体也担负着不小的责任。

食品安全负面报道是必须的,但建议媒体在碰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尽可能进行正面报道。因为一个食品安全报道负面新闻会使一个产业受到损伤,其实这就是整个国家的损伤也是很大的。同时,要考虑到食品安全负面报道的影响和其他负面新闻的差距。

建议媒体在进行食品安全报道时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考虑“量”的问题。因为环境的关系或其他原因,所有的食物中多多少少都会含有有害物质。报道时需要知道的是:有害物质的量是不是达到可以造成食品安全的危害。二是要有一个观念,“没有绝对安全的食物”。

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局长Alan Reilly:监管部门的首要工作是要解读科学

监管部门一定要担负起责任,提供有效的、科学的信息,清楚职责分配,各司其则,能够确保科学的信息来源。如果不本着开放和透明的态度,我们是永远不会赢得消费者信心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第一个法则是不能够回避问题,隐藏信息,一旦被发现,消费者的信心就会被破坏,很难再建立起来。

相关机构应建立起和媒体间的良好关系。一旦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没有专家可为媒体提供建议,这样可能会造成媒体真空。这种媒体真空一旦造成,媒体就会在这个真空中添进去一些非权威的信息。作为科学界和监管界,要避免这样的真空。

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传达科学信息也是很有挑战的。比如,正发生在中国的禽流感事件,目前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沟通和传播时机。因为禽流感问题,现在出现了很多负面信息,带来了消费者的恐慌和担忧,这也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禽流感并不是通过食用食品来感染的,如果将鸡肉进行烹饪,在厨房进行很好的操作,就不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应该把这样的科学信息向消费者进行传递。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食源性疾病以及水源性疾病和环境疾病部沟通副主任Dana Pitts:持续教育在与消费者沟通中特别重要

食品安全背后的科学问题十分复杂。媒体要写出更好的报道,需要花时间了解其背后不同的问题,更多地了解科学事实。

在与媒体沟通和消费者互动中,美国疾控中心积累了不少经验。美国疾控中心每年对疫病的趋势进行跟踪,再与美国农业部、FDA联合发布相关数据,让媒体了解情况。同时,还召开不同的会议,和消费者团体进行沟通,确定他们能够获得正确的信息。此外,每季度会有一次新闻发布会。与消费者沟通,持续教育特别重要。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还建立了一个网站,消费者希望也能够获得食品安全的小贴士。

更重要的是,要希望了解公众真正的风险认知,这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科学家和消费者之间要进行沟通,如出版科普读物。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Peter Ben Embarek:专家有责任帮助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禽流感事件不是让消费者对鸡肉惧而远之

食品安全是世界卫生组织高度关注的公众卫生问题之一,中国也在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过去十年,中国在这方面所作出的改革和取得的进展,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未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作为专业人士,我们有责任让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比如,要提高厨房的卫生、勤洗手、把食品进行充分的烹饪等。

目前发生在中国的禽流感而言,重点是研究它的来源,这应该是主要的关注点,而不是让消费者对鸡肉惧而远之。媒体在这个方面应该客观地报道它的安全风险。可以明确的是,只要食用煮熟的鸡肉、鸡蛋,人们不会感染禽流感。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