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赏蒙古族传统礼仪之美(2)

来源: 内蒙古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古老的传承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非常重视礼仪。从《长春真人西游记》中看到,成吉思汗肇兴于朔漠之时,各种礼仪已经整然有序。成吉思汗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遣侍臣刘仲禄“如朕亲行”的虎头金牌去迎接邱处机。邱处机所到之处,群众皆以稽首礼夹道欢迎。到元代,蒙古族的礼仪又有新发展。据《元史·礼乐》记载,元初,衷从本俗之礼(即蒙古族礼仪),至元六年,忽必烈又“稽诸古典,参以时宜”,丰富了蒙古族礼仪。

13世纪出使蒙古草原的意大利人柏朗嘉宾也说过这样一段话:“蒙古人非常讲究礼仪,十分尊敬别人,互相间不论谁都是友好的。”蒙古人尊敬别人的习惯,至今仍到处可见。在今日的内蒙古草原上,蒙古族见面必互相问候,即使邂逅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则互问:“赛拜努!”接着互相问全家好,草场好,牲畜好,最后互问“索宁尤拜那?(意为有什么趣闻或有什么新闻?)”如果客人需要到家里叙谈,主人则前边引路。

成吉思汗制定的《大札萨》(“札萨”在蒙古语里,意思为法度、法令,主要是指成吉思汗的命令。)中,规定行路时经过用餐人的旁边,要下马与之共席用餐,这是蒙古族传统的礼俗之一。据《蒙古秘史》记载,朵奔蔑儿干猎于脱豁察黑温都尔山林中,遇见兀良哈歹人杀三岁鹿而烧其肋脏者,朵奔蔑儿干说:“朋友,将分子肉来!许之。”兀良哈歹人自己把鹿身上象征福气的部分和皮子留下后,就把鹿肉全部分给了朵奔蔑儿干。此事说明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并沿袭至今。

古代蒙古人见面时有互赠皮条的习俗。后来,哈达传入蒙古地区后,为蒙古人所吸纳并成为蒙古民族最上之礼敬用品。据我区蒙古族民俗礼仪专家娜仁其木格介绍,蒙古族礼仪介物问候礼仪有献哈达、交换鼻烟壶。通过哈达和鼻烟壶表示友好,传达崇高的敬意。哈达是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礼、拜年以及遇见长辈和贵宾时都用哈达表达敬意。哈达问候表达了对对方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哈达主要有黄、白、蓝三种颜色,不同颜色的哈达敬献的对象也有所不同,黄色哈达敬献给喇嘛,白色哈达敬献给长辈和尊贵的客人,蓝色哈达在同辈之间问候时使用。哈达一般是细长条带,四方形的很少见,长度在0.5米到1.5米之间,两端约有半寸长的丝条,质地有布、绸、帛,献的哈达要叠为三层,敬献时叠口向着对方。春节时,晚辈或年龄小的人要跪地献哈达,并把长辈或年长者接着哈达的手腕向上托住。如果同辈,双方要碰一下捧着哈达的手。男士之间在献哈达问候之后行请安礼,女士之间献哈达问候之后鞠躬,异性之间献哈达问候之后行请安礼或握手礼。平常,给尊者和长辈献哈达的时候,用张开的双手高捧哈达,举过头顶,身体要略向前倾,把哈达放到接受者的手掌上。

哈达原为藏族的礼敬用品。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拟指哈而言。但哈达成为蒙古族日常交往礼节中的礼敬用品,是在明代末至清代,随着喇嘛教的盛行,广泛流行起来。据说,北京崇文门的别称“哈达(德)门”,就是因为清代蒙古人进京拜谒时多表现为蒙古族历史文化现象,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在清代,鼻烟壶风靡一时,大约从乾隆初年开始,“料制鼻烟壶”兴盛,几乎官商所必备。鼻烟壶在蒙古地区也流行起来,朋友见面,第一件事互赠鼻烟壶,以示敬意。此习俗在内地虽然于民国以后渐衰,但在蒙古民族中仍盛行。特别是在鄂尔多斯地区,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鼻烟壶仍是人们见面时的必备之物。

娜仁其木格介绍说,敬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在蒙古包内坐定之后,主客双方互相交换鼻烟壶,并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闻一闻烟味,再互换鼻烟壶。如果是同辈男士之间,要用右手递壶。如果是在不同辈分人之间,晚辈跪一足,用双手递壶,长辈要微欠身,右手递壶,闻过后再互换。互换时问候一些生产和自然的情况,比如畜牧可好、草场可好、风是否大等等。女士和长辈交换鼻烟壶时,女士先把自己的鼻烟壶举过头顶,再碰一下额头,双手递给长辈,问候身体状况。女士接过长辈的鼻烟壶,只是举过头顶之后双手恭敬地还给长辈,以示对长辈的敬意,并有领受长辈的关心之意。同辈女士之间、年轻异性之间、儿童、未婚女士不行交换鼻烟壶问候之礼。

蒙古族形式多样的问候礼仪里蕴涵着他们对对方的尊敬之意和关心、关怀之情,并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搭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

吸引康熙皇帝的礼俗

公元1696年冬和翌年春,清康熙皇帝在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曾两次渡河进入鄂尔多斯巡视,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也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清史稿》中的藩部篇记下了他的见闻和感想。据《清史稿》记载:“见其人皆有礼貌,不失旧时蒙古规模。各旗和睦一体,无盗贼,驼马牛羊不必防守,生计周全,牲畜繁盛,较他蒙古殷富,围猎娴熟,雉鱼很多,所献马极驯,取马不用套杆;水土食物、皆甚相宜。”

蒙古族优良的道德风尚具有悠久的历史。记者曾听鄂尔多斯的爷爷说,以前的鄂尔多斯牧区家无院落,客人来了,若家中无人,欲吃欲喝尽可自取所需。要住,就放心地留下,要走,收拾了餐具可以扬长而去。对于此事,主人绝不会认为是无礼之举,反而觉得你能以诚相待而由衷地高兴。

蒙古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充满生活的每个空间。无论什么人,对比自己年龄大的都称“您”。走路、上车、进门、入座、喝茶、吃饭、喝酒,一定以长辈为先。遇到长辈要先请安,如骑在马上要先下马,坐在车上要先下车。25岁以内的青少年不能喝酒吸烟,否则会被认为是对老人的不敬。晚辈对长辈的不尊不孝,有名望的长者有权训戒处理。这种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至今仍在保持。

据娜仁其木格介绍,蒙古族行礼问候有跪拜礼、请安礼、鞠躬礼、拥抱礼、握手礼。在春节时,向长辈行跪拜礼,行跪拜礼的姿势是:两膝着地,上身向前弯曲,头部向下,但不着地,双手手心向下触地。跪拜磕头时说:“新年好(赛音西讷乐布)!” 这时长辈也要向晚辈祝词,祝福平安、快乐、健康、吉祥。如果儿女或孙子远行,临走时,长辈亲吻儿女的右脸颊。如果子女出门时间较长回来后,向长辈行跪拜礼或请安礼,时间短的话,行鞠躬礼,受礼之后长辈亲吻其左脸颊。这里表示了对晚辈平安回来的喜悦心情,也表示了长辈接受行礼和对于子女的问候。晚辈给长辈祝寿时,也向长辈行跪拜礼或请安礼。平时,向长辈行请安礼,在同辈男士之间行请安礼。男士行请安礼的姿势是:将右脚向前略伸半步,右膝前屈,上身稍向前倾,同时右手自然放在右膝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女士行请安礼的姿势正好和男士相反,屈左腿,把左手放在左膝盖上。在向长辈行鞠躬礼时,女士向前伸出双手,手心向上,上身微躬,略低下头,并说:“安好!”男士行鞠躬礼时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微躬,左手下垂,面向对方低一下头。在女士之间,姐妹或好朋友见面行拥抱礼,不曾相识的行握手礼。在男士之间,熟悉的同辈人之间行拥抱礼,不曾相识的行握手礼,行礼的同时说:“您好!”行握手礼时,一般长辈或长者先伸手或女士先伸手,晚辈在和长辈握手时需轻微低头。无论何时,都是晚辈先向长辈问候,年龄小的向年龄大的先行礼,这也表现了蒙古族传统的尊老敬长美德。行礼问候虽形式多样,但都在向对方表达敬意,表示友好的情谊、真诚的情感。

在鄂尔多斯,如果要迎接贵宾,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敬神祭祖,最隆重的礼节就是放五茶。五茶即献哈达,喝奶茶,尝鲜奶,摆羊背子,敬美酒。摆羊背子,蒙古语叫“乌查之宴”,是五茶中最隆重、讲究的仪式。羊背子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它是由羊头、羊身、肩骨、四条腿拼凑在一起,并按照一定规格,摆放在长方形的木制红漆托盘里。进餐时,人人手持蒙古刀把整块肉切成小块,用手拿着吃。羊背子肥嫩,肉鲜味美。记者曾目睹了“乌查之宴”礼节程序,首先要向客人献上洁白的鲜奶或酸奶,这是敬客的最高礼节。只见主人双手端起盛有鲜奶或酸奶的银碗,根据客人的年龄、辈份依次敬献到客人面前,客人双手接过,作为回礼,要用右手无名指蘸上奶子向空弹3下,以表示对天、地、神灵及主人的尊崇。然后,主人用托盘把全羊摆好,在每一件上割一点肉放到羊头上,羊头朝客人,意思是现在把全羊献给您了。客人依次从羊头上取一小点肉以尝,表明对主人敬意的接受。这时,有专人把羊背子肉割开。按照古老的风俗,全羊之中唯独羊尾和左小腿不能吃,应回敬给主人。最后是敬酒,给主宾席上的长者或者职位高者敬一杯酒,长者接过干杯,然后再回敬主人一杯。至此,大家就可以随意动手品尝全羊之美味了。牧民认为,吃了大腿和胛子肉能够成为最有福气的人,所以乌查宴席上,至今仍有分食“福肉”之习惯。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