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村民富了,我心里才踏实!”这是临漳县柳园镇高村党支部书记朱荣华常说的一句话。在三八节来临之际,作为全县唯一的女支书,朱荣华被授予2014年临漳县“十大巾帼女杰”称号。
现年51岁的朱荣华走上支书岗位已有15个年头。分地、打井、修路,与很多扎根基层的村支书一样,她做过的事也许平凡而普通,但却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年初,朱荣华牵头成立了一个种植公司,以统一服务管理发展温室大棚订单种植,让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小康之路。
谁说女子不如男
以前高村经济落后,村民矛盾多。1999年,村里在一个月内先后推选出的3名村支部书记竟然都在重新分地的工作上卡了壳。朱荣华是第4个被村民推选出来的,也是历任中唯一的女支书。
“谁说女子不如男。”朱荣华一上任首先要解决村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当时在村里,一些村民因家庭成员死亡或出嫁,两个人承包着5个人的土地,而有的家庭添丁加口,孩子
10多岁了都还没有自己的承包地。
土地承包不均衡导致村民家庭收入存在较大落差,影响到村民间的和谐关系。为消除因土地承包不均衡给村民带来的不和谐,在土地确权颁证过程中,朱荣华带领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登门造访、民主协商,重新对全村土地进行了均衡分配,消除了村民间的矛盾。
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土地矛盾解决了,朱荣华又开始琢磨起如何改善村民生活环境。随后,她克服种种困难,在全村新打了9眼水井,新装3台变压器,彻底解决了群众用电难、吃水难、浇地难问题。
当全村人拍手叫好时,没有人知道,朱荣华正承受着家人对她的不理解。为了给村民办实事,她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甚至还向他人借钱。那时,家人都反对朱荣华为村里先行垫付资金的行为,对她的态度一直处于冷战当中,老父亲放下狠话,“你要是不听话,你就别认我这个爹!”
“要想富,先修路。”家人的反对并没有让朱荣华打退堂鼓,看着村民每天在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上艰难地
行走,她暗暗下决心:在自己任职期间,一定要把路修好。
朱荣华为了解决村民心中的种种忧虑,采取村民自治的方法来修路。让群众自己做主,自己决定修什么样的路,自己管理资金,监督道路质量。为了筹到足够的修路资金,朱荣华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渠道,向在外成功人士发去倡议书,宣传公路建设的意义,发动捐款。
在修路过程中,为了节约资金,朱荣华亲自驾驶农用三轮车拉土,村主任高大山跟在后面卸土,干部群众一起上,经过艰辛努力,村中主要街道全部高标准硬化,落后的交通面貌得以彻底改变。
看着村里笔直干净的道路,朱荣华的老父亲也不由暗暗佩服起自己的女儿。
大棚种出致富路
路好走了,还要想办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去年,朱荣华跑到山东聘请来了大棚蔬菜技术员,在自家门口和群众一起搞起了蔬菜种植。
刚建大棚时,朱荣华有一次在劳动时不慎摔倒,她当时并未在意依然忙碌在田间地头。可接下来的几天里,她的胳膊越来越疼。经检查,原来是伤到了骨头,医生建议朱荣华住院治疗,但她不放心大棚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简单涂了药水、贴了膏药,又返回大棚建设现场。没想到,这次疏忽令朱荣华的胳膊从此留下了残疾,至今她的胳膊也不能正常地抬起来。
今年初,朱荣华牵头成立了新民种植有限公司,以统一服务管理发展温室大棚订单种植。公司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村民都能免费参加公司的各种培训,全面推广温室大棚瓜果蔬菜绿色综合栽培新技术。
如今,当你走近高村,一排排漂亮整齐的蔬菜大棚就会映入你的眼帘。村里实行集中连片的温室大棚建设,现有温室大棚22座,占地100余亩,每座温室大棚年均收入5万元左右,村民们尝到了规模经营带来的效益。在这里,村民根据客商订单要求,集中连片统一种植同一种作物,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模式。
逐渐富裕起来的高村村民感慨良深:“现在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要感谢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本报记者郭晓月通讯员王俊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