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家论道 > 正文

魏加宁:银行民营化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提防陷阱

来源: 搜狐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搜狐财经讯 4月18日,长江商学院与搜狐财经联合主办的“2014长江金融高峰论坛”之民营银行大猜想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将邀请多位来自欧美及新兴市场的政策智囊、金融界领袖、知名企业家与长江商学院世界级金融教授共同聚焦“改革再深化”,展开最具前瞻性的全球金融对话。

在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巡视员魏加宁发表讲话说,在当前的情况下,既要对银行私有化抱有积极态度,要要警惕“陷阱”。

以下为部分讲话实录:

魏加宁:各位下午好,刚才前面听了几位专家的讨论,我很受启发,尤其大家提到利率市场化和银行的民营化之间的关系,我想起来80年代,大家都知道80年代中国关于改革的谁先谁后的问题有过一场争论,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在吴敬琏老师和厉以宁老师之间有一场争论,吴老师主张价格改革优先,厉老师主张企业改革优先。其实都有道理,没有价格的话就没有企业竞争,如果没有企业,光搞价格改革就意味着涨价,把这个缩小到金融领域,实际就是刚才大家讨论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民营化之间的关系。金融机构的民营化可以说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就是办民营银行,这是一种途径,还有一种途径其实就是刚才王行长讲的,我非常赞成,就是各级政府在商业银行里的持有的股份应该逐步退出,直至完全退出,王行长讲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赞成。

我原来题目就叫做警惕“银行私有化陷井”的陷井。有一个美国老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警惕银行私有化的陷井,说是提醒中国政府,可能是好意。说中国应该警惕银行私有化陷井,是一个美国学者写的,他讲了很多根据,大家有时间去看看,我就不展开讲了。比如讲了一些依据,讲了银行寡头对媒体的控制,讲了什么银行家如何通过货币积累财富,政府应该如何来控制银行,控制货币,大家有时间看看这篇文章。我看到这篇文章第一感觉不像是专业人士写的,大家都知道,不光中国,国际上也有这么一种倾向,就是当解释一个问题解释不了的时候,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的时候,就很容易政治领域寻找依据,用政治的考虑来解释这些问题,好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用阴谋论来代替一些科学的解释。为什么我说这篇文章讲得有问题呢?我想说,其实他的观点还不是最强的,有一些专业性比较强反对银行私有化的观点说银行是一种特殊行业,一旦发生倒闭,具有很强的负的外部性,其实更专业一点的反对理由是这些。我想说一定要对这个文章要进行分析呢?因为搞不好,这会误导中国的改革,使中国的改革可能停下步来。即使是善意的提醒,我们也应该有所回答才是。

这篇文章错在哪里呢?我想首先,一个方面其实银行有不同种类的,最简单的分类一类是商业银行,它就是为老百姓和客户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从本质上讲就是一般的竞争性的服务行业,和其它服务行业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是服务行业,所以理应服从商业原则,遵循市场规律,要由市场来决定,这是一类银行。和它相对应有另外一类银行是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是什么呢?是用来弥补市场失灵的,是因为社会有一些公共需求,但是按照一般的商业原则经营的商业银行不愿意去做的,或者说做不了,做不好,这样一些政策性业务应该由政策性银行来做,比如向落后地区贷款等等。

同样,资本本质上也是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资本,一类是国有资本,私人资本的基本属性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另外一种资本,国有资本的基本属性是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它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老百姓福利的最大化。所以一般来讲,私人资本更符合商业银行的本质要求,而与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原则相去甚远。另外国有资本更符合政策性银行的本质要求,而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背道而驰,所以说最佳的银行组合应该是私人资本的商业银行加国有资本的政策性银行,这种组合应该说是最佳组合。在中国我认为应该由私人资本构成的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的基本主体,然后辅之有限的国有资本支撑的政策性银行做补充,二者各司其职,我觉得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是这样的银行组织搭配,又可以解决效率问题,又可以解决公平问题,所以我想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组合。

但是在中国现状是什么呢?令人悲哀的是什么我们现在一方面是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加上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这是我们中国现在的现行模式,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差的银行组合,也是一种最坏的制度安排。一方面一些人现在反对私人资本来办民营银行,最大的理由是什么呢?就是说担心这些私人资本进来办民营银行会出现关连交易,最常见的理由无非是这个。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其实最大的关连交易是谁呢?是我们各级政府通过出资来控制各类商业银行,包括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也包括刚才说的城商行,控制这些银行,然后控制这些银行的高管,指令这些银行贷款给政府的项目,贷款给政府的平台,最后形成国有的坏账。

其实最大的关连交易是这个,是政府。比如说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按理说正确的对策应该是什么呢?正确的对策应该商业银行往后撤,政策性银行往前冲,结果我们恰恰在09年的时候把国开行商业化了,结果就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变成了政策性银行,都冲上去给各级政府平台贷款,就出现了要么是商业银行短存长贷,要么是地方政府平台短借长投,出现了期限错配。本来国开行是政策性银行没有问题,他贷给地方政府的平台项目虽然收益低一点,期限长一点,但不会出现期限错配,但是我们在09年恰恰商业化了,把国开行商业化的结果,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变成政策银行,都冲上去给各级政府平台贷款,当时三四月份地方政府鼓励发展地方融资平台,五六月份我们说新增贷款增长,我当时作为铺垫,前面讲了一句,有20%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其实更想说40%多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结果09年的对策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快速聚集,后来09年下半年银监会提醒风险,2010年把银行贷款控制住了,但是银行控制住以后,各种金融创新出来了,信托理财、各种表外业务,其实这些钱转来转去还是转到了地方政府项目上。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03年就研究,我记得在大连开的研讨会,就是主张让地方政府发债,地方政府搞城市化,搞基础设施建设有这个资金需求,但是我们不让他公开发债,结果就通过各种创新,所谓的金融创新,结果大家仔细观察一些资金还是到地方政府平台下面去了。

以下是部分讲话实录:

回过头讲银行民营化的事情,有一种观点反对银行的私有化,或者说我们更愿意用民营化这个词,理由是什么呢?就是说银行是命脉行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是特殊行业,所以不能够私有化,必须掌握在国有资本手里,这个事情其实我早在03年换届之前一次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研讨会上我就提过这个问题,我说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私人资本,因为国有资本效率不高,把国有资本都收缩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的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国民经济是更安全了还是更不安全了,大家想过没有呢?

好比一个人身体非常魁伟,但是心血管效率不高,结果堵塞了,你说这个人能够成为好的运动员吗?能够更安全吗?所以我当时当着一位很有名的经济学家的面我提出过这个问题,命脉领域一个低效率的资本和组织形式都收缩到命脉领域,其实更不安全了。

我们现在电信也好,电力也好,石油、天然气这些领域都是国有控制,但是我们老百姓也好,我们国家感到安全了吗?这个理由实际是站不住的。再有一个理由,比较专业一点的说法所谓外部性,银行一旦破产倒闭,会有很强的负的外部性,比较专业的理由是这个,但是我想说,其实在市场经济国家,银行倒闭的问题是通过以存款保险以及存款保险为主的金融安全网这套机制来解决的,尤其是存款保险制度。

刚才王行长,国有资本应该退出竞争性的商业性银行,我完全赞成,退出来就应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给商业银行建立公平的平台,一个安全保证机制。也有人说了,像发达国家危机的时候也把银行国有化了,这也是一种理由,但是站不住脚。在发达国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真是政府不得不出售接管银行,实现国有化有几个特点要注意。一个他接管银行的时候对不起,原来这套高管要免职,甚至要追究责任,再有一个这种国有化只是暂时的国有化,不是长久之计,危机一度过之后要立刻退出去。

还有一点,我们银行如果平时都是国有资本在银行,那发生危机怎么办呢?到时候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还有一个理由,政府要控制货币,通过控制银行来控制货币,我想说这个理由更不成立了,为什么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低,政府对货币政策控制力越强,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高,政府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力越弱,通货膨胀率就越低,很多国家都已经实践证明了。一个政府要发展经济,要促进就业,最缺的就是钱,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印刷票,如果中央银行没有独立性,对政府印刷的冲动和欲望有一个制衡的话,很容易就是通过发钞来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必然是通货膨胀,这个通货膨胀倒霉的是老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的老百姓。这一条理由实际更不成立。

以下是部分讲话实录:

具体到中国,我想第三部分想讲中国,为什么必须实行银行的私有化,我只是借用这个词,其实更应该说民营化。怎么民营化呢?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所谓民进,放开市场准入,让民间资本进来办民营银行。另外一条腿就是国退,各级政府在商业银行里的资本要逐步退出,直至完全退出。

具体来说有几个理由,一个没有国退的话,你就没有办法解决,现在银行已经数量很多了,所以有人说反对民营资本尽量办银行,其中一个理由说现在银行已经很多了,再进来不就过剩了吗?我想说,所以说在那边进的,同时政府的资本也得退出,必须两条腿走路。没有国退,如果政府的资本不退出商业银行的话,就解决不了刚才说的政府之间的这种关连交易,他通过资本控制银行,然后控制这个银行的高管任免,自然就会要银行贷款给政府的项目,这个关连交易不打破,中国解决不了效率的问题。还有一个理由,我们的政策性银行,我认为中国的政策性银行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为什么办不了这么多政策性银行呢?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政府没钱,与其政府把钱投到商业银行,不如把钱从商业银行拿出来,办更多的政策性银行。我们认为中国应该办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我们老说为中小企业服务,这恰恰是商业银行有些事情解决不了的,是需要政策性银行出面。现在国开行等于是国际业务和国内业务混合在一起,所以应该分开,因为风险不同。另外也有人提出应该办科技银行,比如说绿色银行等等,就是说中国实际还是需要政策性银行,至少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上。日本到现在,改了半天政策性银行,现在还有两家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我想中国这么大,至少一个省办一家政策性银行完全可以,为中小企业服务,这是一个事情。我说政府的资金退出,从一般性的商业银行退出来,并非无视可做,一是要做好政策性银行,二是存款保险。

如果商业银行不实行民营化,我们在推利率市场化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大的风险,你放开贷款利率,就会出现现在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抵御不了来自国有企业下调利率的压力,因为它是政府控股,所以那边更强,这边政府一压就得压低利率。如果放开存款利率就会出现高息揽存,出现问题以后将来交给国家,实际是谁来承担呢?这些成本都是要由我们纳税人,由消费者,由所有人民币的持有者来承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应该实现商业银行的民营化,这是一个理由。再有一个理由,刚才大家讨论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其实为什么互联网金融有这么大的动力,除了它的技术先进性以外,我想更重要一个原因是互联网的资本基本都是民间资本,说明民间资本的效率是最高的,银行如果还是保持国有控股的话,我相信这个竞争肯定是竞争不过来自民间的冲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我们现在做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其实我们在03年的时候研究地方政府发债的时候就提出来各级政府要编制资产负债表,研究债务问题,有些人认为中国政府债务风险不大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说我们中国还有很多资产,国有资产,政府有很多资产在手里攥着,一方面这个资产是票面价格,另外一方面有一个特点,如果将来一旦发生危机,不管是经济危机,还是金融危机,你再去卖这些资产的时候越卖越不值钱,所以说与其等到危机以后再卖国有资产,还不如趁着国有资产现在还值钱的时候赶紧出售出去,出售之后干什么呢?第一建存款保险,第二办政策性银行,第三政府养老金的窟窿赶紧堵上,政府资本尽快从商业银行退出去,然后来防范危机。

如果说银行私有化的陷井指的是政策性银行还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指的是商业银行,我觉得就有问题了,这种所谓银行私有化陷井这种问题的提出本身才是真正的陷井。它有可能使中国刚刚起步的银行业改革又紧急刹车,进而导致中国的资本错配,国有资本干私人资本的事情,私有资本干国有资本的事情。比如现在的政策性银行怎么去考核呢?是按照利润去考核,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嘛,或者以利润为主去考核,国有资本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刚才说了私人资本干国有资本该干的事情,这样就会出现资本错配,而且商业银行一方面效率低下,经济有可能停滞不前,可能会产生通货膨胀,政府控制货币无非最后就是通货膨胀,甚至导致银行业危机的爆发。最后形成一大堆坏账其实是国有坏账,最后还得国家来兜底。我想说,与这种提法相类似陷井的陷井,还有一些民主化的陷井,我们要搞民主化,有人说要警惕民主化的陷井,好像不搞民主化就没有陷井,搞专制就不会有陷井。还有中等收入陷井,我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提出一个观点,我说一下警惕这种提法本身就有可能是陷井,好像只有中等收入有陷井,低收入没有陷井了,高收入阶段也没有陷井了,其实低收入阶段也有陷井,高收入阶段也有陷井。我们警惕各种各样的陷井,尤其要避免理论上的陷井。

这就是我今天的发言,我们应该用2012年6月6号登的一篇文章作为发言的结尾《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一轮改革高潮》,今天就说到这里,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