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认为开闸就意味着资本市场“失血”,可投资者很少考虑到,开闸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多值得投资的标的物,让人选择性增强,开闸还可为许多企业提供融资,并为未来经济增长埋下伏笔,从而推动股市向高位震荡
首次公开募股(IPO)又开闸了。由于公布时间是深夜,引来了坊间对“半夜鸡叫”的议论纷纷。有人讲,这种方式伤害了普通投资者的知情权。也有人讲,“半夜鸡叫”不利于监管部门的公信力。还有人甚至讲,这表现了监管层对市场发育信心的不足。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投资、出口和消费虽然表现出增长势头,但经济增速略有放缓。资本市场,既是经济发展本身的内容,又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一季度,大盘上涨呈明显的式微状态,资本市场提振不足态势明显。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资本市场增长乏力的条件下,首次公开募股的再度开闸,是需要底气和智慧的。
底气在哪里?在于资本市场的使命、责任和义务。
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手段,应该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动力,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支撑。一个资本市场,没有首次公开募股,是很难想象的。
智慧在哪里?在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准确把握。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中指出,“十二五”后半期及未来经济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应合理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方向和力度,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在市场经济推进的丰富实践中,监管层把资本市场的运行作为服务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来考量,已经变得日益成熟。
资本市场的任何细微变化,都映照着经济运行的现状,牵动着投资者的心房。投资者考虑更多的是,开闸就意味着资本市场“失血”,必然拉低股市。可投资者很少考虑到,开闸有诸多积极意义。比方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可以值得投资的标的物,让投资者选择性增强。更重要的是,开闸为许多上市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并为未来经济增长埋下伏笔。企业运行情况的改善,就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提高,从而推动股市向高位震荡。
还要看到,一个科学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建设,必须是有进有退,有入市有退市。上市企业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形势,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面临退市,高枕无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为此,监管层付出了长期的巨大的努力,资本市场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总之,开闸不开闸,都是资本市场的需要,都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考量。有进有退是常态,在程序上选择“半夜鸡叫”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其实,无论是“半夜叫”还是“中午叫”,都是监管层信息公开的方式。只是因为监管层的任何举动都会牵动正在交易的资本市场,所以在非交易时间选择信息公开,足见监管层良苦用心,我们不必过分反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