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京津冀谋局:或可借鉴长三角经验(2)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模式借鉴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是因为企业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空间分工所形成的合作促成的。在长三角发展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由外资驱动的大的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企业,它的产业链比较长,同时在产业内部有一些功能性分布,比如总部、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不同的环节在空间上是由企业来主导和布局的。

企业把总部和研发放在上海,把生产制造放在苏南,而市场营销又放在上海。这是因为上海地价高,苏南制造业基础也不错。一个企业把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功能放在不同的地方,自然就形成广泛的交流,这种交流是无法阻断的,因为它有市场的基因,这就形成了由市场支撑的一体化。相反,在京津冀地区,首都的产业是以服务业为主导,而不是制造业,相对的链条比较短,难以延伸到河北去。

长三角的经济融合之所以快速发展,也是因为苏南地区和上海的生产水平和技术差距不大,长三角的城市也比较密集。而反观北京,河北和北京在生产水平和技术上有很大差距,河北可以承接制造业转移的城市比较少。

如果说长三角可以借鉴给京津冀的经验,就是要推进市场化进程,通过企业主体来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合作,使一体化的行为和结果有市场根基。区域一体化本质上就是要素的充分流动与融合,大力推动区域交通路网体系的快捷通达,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市场,打破地域分割、人员分类等传统管理体制,建立相互贯通的市场体系。政府推动只能起到加速的作用,根本在于市场的主导。

值得欣喜的是,这些状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天津的制造业快速提升,河北的承接能力也有了提高,今后一些大的企业进入北京,也可以将总部和研发、销售放在北京,而把生产制造放在河北或者天津。当这种企业慢慢占据主导地位时,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就能实现了。

政府需要做什么?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撑上,政府可以做区域空间分布的规划和导向,城市的功能定位。比如北京,应该禁止新的制造业进入城区,可以引导到北京郊区或是河北去。由政府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空间分工一旦完成,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就不再有困难。否则,一体化只能是一句口号,落不到企业层面。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最终要取决于市场。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