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任重而道远。虽然“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明确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在时间和具体执行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京津冀三地来说,打破惯性思维,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带动整个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尤其是河北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是重中之重。
北京:研究不符合功能定位产业
京津冀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应该在整个京津冀范围内来进行首都功能布局。目前,北京正在研究不符合首都功能发展的产业和企业,并对应首都功能要求来一一调整。
在北京,各种资源趋近饱和。为了更加优化经济结构,北京需要将部分产业迁出北京,留出这部分空间继续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一些区域性的物流、批发产业,需要逐步退出。据统计,目前各类批发市场在北京核心城区就有120多个,全市有1300多个,整体不太符合首都的核心功能。在这些地方聚集了大量人口,加大了交通拥堵,需要进行适当的疏解。这不仅是解决北京的问题,也是与河北、天津协同发展的切入点。如果把这些产业放到河北去,则能够改变河北原有的经济结构。
北京应该强化自身的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地位,向周边地区疏解经济功能。从过去强调全国服务首都、强调外省市保障北京,向首都服务全国转变。
天津:靠物流优势统筹区域发展
自京津冀一体化上升至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城市圈的形成、发展正在驶入快车道。根据天津市的统一规划,不同功能区承接的产业转移重点不同,表现为天津港保税区以物流、港口、船舶制造为主,南港工业区以制造业、石油化工为主,中心商务区以现代金融为主。随着交通枢纽的建成,京津冀45分钟城市圈形成。一方面是北京发展逐渐饱和,另一方面是天津各开发区拥有发展空间、容量大、交通发达、配套完善、环境宜居等优势。随着天津市在政策优惠层面的统一对接,未来上述优惠政策有望扩大到更多区域。
河北:加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河北存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落差。一是河北各地未来产业发展缺乏全局性的科学谋划,二是河北自身的产业承接能力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此外,面对落差,河北要制定一个持续的针对人才、管理、招商等的培育规划,有计划地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河北应从北京的附属地位中解脱出来,做好京津两大城市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
另外,当原来的钢铁、建材、石化、水泥等重化工业产能需要被抑制的时候,河北经济需要新的增长点,一些区域性的服务业和原有的重工业相比,是更好的产业。比如今年年初,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搬迁消息传出,河北多地伸出橄榄枝。保定市长马誉峰更用5年免商户租金,渴盼批发市场落户白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