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构想毫无悬念地成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最火爆议题。 新华社发
这是一次关于亚洲和世界的头脑风暴,这是一场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的思想盛宴——
4天77场研讨会,2700多名代表和媒体人,凝聚共识、谋划发展、承载使命,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画上圆满句号。
务实的博鳌彰显魅力。虽然只是一次例行年会,但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出席本届年会的国家领导人规模超过了历次年会。与会代表围绕宏观经济、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话题深入探讨,“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中国经济新常态”更是贯穿年会的“关键词”、“高频词”
命运共同体:
共同的“亚洲梦”
当前世界格局,区域合作是新趋势。梳理14次年会主题可以清晰看出,推动亚洲国家团结合作始终是博鳌亚洲论坛的目标和使命;从最早的“互利共赢”到本次年会的“迈向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亚洲国家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高度认同和积极作为,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已成为亚洲国家的强烈共识,已成为共同的“亚洲梦”。
“70年来,亚洲国家逐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从相互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认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的开幕式主旨演讲,准确深刻地总结了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引起高度共鸣。
“一切发展都应是包容的发展,不应落下任何一个群体。”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马来西亚愿意为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做出努力,相信亚洲新未来更加光明。
印尼总统佐科表示,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反映了亚洲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亚洲要确保可持续发展、和平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和基础设施,印尼愿扩大对华合作。
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在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应发挥什么作用?
三帝打印科技董事长兼CEO宗贵升认为,对亚洲命运共同体来说,国家间不能只是形式上的组团,必须有“领头雁”。中国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角色。
中国确实在努力承担起这样的大国责任。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有一半以上的足迹留在了亚洲国家,与世界各国领导人谈到“命运共同体”的话题不少于10次。
对于中国是否会搞“大国垄断”的疑虑,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坚持”就是明确的回答。
其实,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而“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我们的终极情怀!
“一带一路”:
从构想走进现实
梦想,是方向和目标;梦想走进现实才有意义。“一带一路”,就是实现“命运共同体”梦想的重要途径。
2013年,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当天,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截至3月29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增至42个,“朋友圈”不断扩大。在此之前,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有了早期收获。
“一带一路”、亚投行:
为何受到热捧
“‘想致富,先修路。’中国的这个经验很重要。”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论坛上表示,目前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都不够,“一带一路”战略有益于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给复苏缓慢的世界经济带来机遇。搞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很多资金,亚投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全球经济格局看,东面东亚表现强劲,西面欧元区最发达。“一带一路”恰好把这两个最重要的经济区连接起来,形成了H型架构,为全球发展格局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原国务院副总理、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曾培炎是这么解读的。
在商界人士看来,“一带一路”是企业“走出去”和在沿线各国投资的机会。多位与会代表表示,“一带一路”的加速推进,将有助于“中国制造”升级创新,有助于中国产业转型和转移。
面对“一带一路”的火爆,中国是清醒的。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明确表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独奏,而是沿线国家合唱;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双赢、多赢、共赢,才是“一带一路”。美国亚洲协会会长乔塞特·希兰说,中国加入WTO时,不知道怎么翻译“双赢”。但如今中国提出建立亚投行,促进亚洲地区发展,“双赢”已成为国际合作准则。
中国经济新常态:
亚洲的信心、世界的信心
亚洲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复苏,离不开中国经济这个“大块头”。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唱衰中国”声音时有出现的当下,中国经济新常态究竟会给亚洲和世界带来什么?
“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增长率。”习近平主席的话给出了研究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方向。
“新常态下,中国要增加新的预期。新常态意味着政府要更注重增长的质量。”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在论坛上表示。
渣打银行执行董事白承睿把中国与印度经济作了比较。他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对这两个经济体都是挑战。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也认为,新常态要向消费和不同投资方式转型,但消费不是说你按一下键就会自动增长了。中国经济体量非常大,不应该认为这个变化会来得很快。
探讨新常态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话题是经济结构调整。IMF副总裁朱民认为,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比较成功,不过还需要继续结构改革。可能还需要5年时间,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在一个新的安全的领域着陆。
关于经济问题的讨论可能没有唯一的答案。但习主席的表态却令人振奋和鼓舞:“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中国将同大家一起,共同驱动亚洲发展的列车,不断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这是中国的自信,也是亚洲的信心、世界的信心。(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