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刚
我们为什么要创业?创业的根本是为了获得自己财务上的自由和精神上的独立
现在是2016年。
全球有两个国家经济总量超过十万亿美元:美国和中国。排名第三的日本经济总量不足中国一半。
2026年前后,中国经济总量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彼时,与中国经济总量匹配的,必然有一批来自中国的世界级公司。
以终为始。十年后的世界级公司,必然是把握了当下时代的趋势。
2016年,中国将会迎来更大的消费主义发展。智能手机的红利在消失,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规模稳健。消费主义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将重塑中国的各行各业。
消费主义描述了这样一种社会,很多人一定程度上通过获取商品来制定人生目标,这些商品绝非生存所需,也非传统的炫耀。他们沉迷于获取的过程——购买,从购买和展示新物品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从某种程度来讲,消费主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2011年末,中国城市化率跨过50%这条线,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在酝酿、发展。这个阶级在中国尚且没有确切的定义,参照美国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这一群体可以用共同的消费标准来界定生活,界定他们的身份。
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在中国二三四线城市的一个年轻三口之家画像:借助双方父母的资助他们至少拥有一套自住房,并且不像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外来人口承受那么大的房价压力,他们拥有可支配收入比较充裕,乐意在自己和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金钱,而不是选择储蓄。
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抹平了信息流动和商品流通的沟壑,这让二三四线城市的居民也能够追捧那些过去只存在于一线城市或者海外的消费品牌。
城市化进程以及中产阶级的兴起,让中国的消费主义在过去的2015年有着明显的变化:性价比让位于品味,从某种程度来讲,得屌丝者得天下的观点在失去它的竞争力,屌丝经济、免费经济将难以为继。
下述领域是 “新经济100人”长远看好的行业,数十亿到百亿美元的公司会诞生于这些领域:
【农业】
农业正处于大爆发的前夜。这有两大原因,一是上游的小农经济模式难以为继,家庭承包责任制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但30年后,分散的、个体的小农经济已经被市场经济、城市化浪潮吹得七零八落,现在的中国农村,大部分中青年农村人主要靠在外地打工谋生,留守在农村、还在种地的主要是50岁以上的老人。偏远农村的土地闲置甚至荒芜,这催生了一个问题:10年后谁来种地?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短缺,大量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板结,农产品质量堪忧。另一方面,城市消费者需要大量优质、安全农产品。这几年海外购、跨境电商火爆,一大品类就是食品。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渐崛起的城市中产阶级对中国本地食品安全的恐惧。
两大原因聚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必会促成农业的爆发。无论是农村无人种地,还是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品质的焦虑,都将通过并且只有通过这一条路来解决:农业规模化,通过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质量可控、源头可追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将农民转为农业工人,稳定的薪酬也会吸引青壮年留乡——社会所头痛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得以改善。
农业规模化的前提是解决土地集中难的问题,这需要政策。2014年11月,中央政府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得意见》,据微信公号“新经济100人”了解,2015年在山东、湖北等农业大省,已经在试行土地流转证。未来农村土地将是土地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集体或者农民,经营权归农业企业。土地流转证将和房产证一样在市面流通,甚至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2015年6月,“新经济100人”在湖北调研,当地农业局负责人说,到2018年底,将对农村土地确权,发放土地流转证。
农业前景这么好,现在扑进去是好时机吗?“新经济100人”的判断是,农业前景虽然好,上游的农产品生产更适合战略投资,而非是风险投资。农产品生产的生产周期特性注定了四五年内看不到回报,前期投入时间长、投入大,好处是有长达近20年的回报周期。农产品是非暴利产业,会有长期、稳健的回报。这两年,褚橙的利润相当高,很多人蜂拥加入冰糖橙的种植——这种高额的利润未必能持久。
围绕农产品的生产,风险投资也有可为空间:例如农村金融、例如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人工成本的服务性公司(有公司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这两年,生鲜电商是投资热点,但99%的生鲜电商会死在春天到来之前。生鲜电商受制于两大顽疾:第一,电商天然地追求规模化,然而规模化必须有上游产品的规模化,如本文前述,上游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暂时无法解决;第二,全国冷链物流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居高不下,流通中的损耗率是生鲜电商降低成本的桎梏。中国冷链的建设非是一家公司、几家VC能够解决的,也非一年两年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动员。
农业虽然前景广阔,但“新经济100人”的判断是,此前进入农业、生鲜电商领域的大部分创业公司可能会倒闭,倒是进入泛农业领域的创业公司会存活下来,比如布局农村渠道,比如进入乡镇终端的B2B公司,“新经济100人”认为,乡镇是中国商业的终点。农业创业的最佳时间是在2018年后,那时,全国部分农村土地确权,土地流转证可以交易。另外,再经过三年左右的布局,覆盖全国农村的物流网络将会进一步普及、物流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
【时尚与生活方式】
移动互联网经历5年的爆发,现在已经走到第三阶段:消费。第一阶段是工具,解决安卓手机不好用的问题;第二阶段是社交、娱乐,在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微信的统治力,看到了若干游戏公司丰厚的利润。
尽管我们已经看到了估值百亿美元以上的美团点评、滴滴出行的诞生,但移动互联网的第三阶段消费仅仅是开了个头:房产、汽车等有着巨大规模的市场尚且待人开发;被卷入O2O的领域也将越来越多。未来5年,移动互联网结合中产阶级的消费欲求,将深入改造中国的消费行业。
可以预见的是,距离交易越近的公司越有价值;越重的公司有更高的竞争壁垒。过去PC互联网相对都是轻模式,像腾讯、百度、阿里。但未来的移动互联网,重公司的价值越来越高,谁对线下供应链的参与越深,涉及更多的动态交易,对价格体系的改造更深,使供需双方的关系更加高效,谁就越有话语权。
在前文我们谈到了中产阶级对消费品质的追求,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处于结婚生子高峰期的80后已经成为消费的中坚,更需要注意的是,95后一代。1995年出生的婴儿,现在也已满20岁,即将跨入社会。95后也是备受宠爱的一代,手上可支配的零用钱远远多于70后、80后的少年/少女时期。中国互联网肇始于1995年,95后属于中国第一代虚拟世界原住民,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在互联网的浸润中成形。未来的消费方式很有可能被颠覆,一来便宜的传感器让移动互联网会更普及,二来由于95后这样全新的一代人。
对于阿里巴巴、京东这样诞生于10多年前的电商公司来说,面临着潜在的危险,那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垂直电商。平台电商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在阿里巴巴和京东教育完市场之后,以移动为驱动的电商会更加细分:移动的屏幕小,不能像PC端堆积海量的SKU,必须聚焦划分更为细致的群体,精准满足同一群体的需求。为了以更便宜的代价找到同质化的一群人,这些垂直电商选择社交的方式聚拢人群。要有社区,就要有内容来驱动消费者的欲望,优质的内容聚拢气味相投的一群人,通过内容分享社区成员互相影响、激发消费冲动,以完成身份上的互相认同。社区(community)、内容(content)、电商(commerce),3C合一。
时尚与生活方式(Fashion and Lifestyle),有潜力的垂直电商将诞生于这一领域——属于非标品的世界。过去一年我与创业者打交道,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凡是做电商的创业者都会琢磨,京东在想什么。距离京东越远,创业者越安全。京东在标品拥有绝对的优势,依赖标品冲量的电商公司将笼罩在巨头的阴影下。
这些创业者需要小心的,还有微信。微信的社交优势一骑绝尘,有的公司将根基建立在微信上,如果没有后端对供应链的参与和改造,没有对用户和商家的掌控力,这样的公司再高的估值依旧是沙滩上的阁楼。万千商家壮大了价值千亿美元的淘宝加天猫,但是淘宝上的商家又有谁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公司?小心玻璃天花板。
【精神消费】
我们看到了人们对马拉松的热爱,也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井喷。中产阶级更乐意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消费付费。免费的理论未必再具备过去的统治力,免费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需要所需要的东西,也意味着需要忍耐更低更劣的品质。现在,我们更乐意于去电影院享受一场视听的盛宴,而不是花费若干时间搜索下载一部低质的盗版电影。饱受盗版摧残的创作者或者创作机构,终于能够看到知识产权红利的曙光。
中国低端工厂关闭的同时,也是中国物流业、O2O产业兴起的时候,大量工厂工人也流向了这些新兴产业。随着农业的规模化、随着自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生产效率的提高会让现存很多工种、岗位失去作用。更多的人口会被解放出来,流向为人类生产精神消费品、创造虚拟世界的领域。
未来,在线娱乐领域是娱乐集团与娱乐集团之间的战争。大约是两年前,我曾经写文预判:
这些娱乐集团的业务结构是相似的:既有内容又有渠道,既有新媒体,也有传统媒体。虽然他们的切入点开始是不同的:传统娱乐媒体公司通过投资、收购的方式进入新媒体;新媒体通过收购、投资的方式,获得更加丰富的内容。再细分一点,可能有的公司从门户网站切入,有的公司从即时通讯工具切入,也有的公司从搜索、电子商务或者其他互联网应用切入。殊途同归,大势所趋,中国未来将诞生五六家综合性娱乐传媒集团。
现在看来,不久远矣。
【医疗健康和养老】
医疗健康可能是互联网进攻的最后一个顽固堡垒。这个领域最大的顽疾在于政策,来自民间的创新能否倒逼政策松动,就像出租车领域一样,“新经济100人”有明显的疑虑。一个过往履历优秀的创业者,拿到了数千万美元的首轮融资进入在线医疗,干了大半年,只获得了数名愿意付费的高端用户。还有一个创业者,想从基因、大数据的角度切入在线医疗,也是前途漫漫。在线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领域:挂号、聚集医生、聚集患者、医患互动。只有重模式才能建立起壁垒、将商业价值最大化。要想真正切到医疗产业的大蛋糕,最终都无法绕过这一关:自建线下门诊。不管是在线医疗的哪个细分领域,目前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公司,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政策壁垒;二是无好的创业团队进入互联网医疗领域。可以说,医疗健康领域,前景是光明的,但路途是曲折漫长的。
谈到政策壁垒,我们可以以药品分发为例,药品分发在美国大概有4万家药店,这些药店80%以上是连锁化的,主要集中在三家大公司里。中国药品市场大概有40万家药店,很多夫妻店,大一点像湖南的老百姓药房、益丰大药房,各自在全国也就一两千家药店,90%以上的药店都是夫妻店或小规模连锁。国内药房难以大规模化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政策壁垒仍然存在,总部在湖南的一家上市的医药公司曾经想在湖南省内的邵阳开设分店,曾遇到当地国企改制的药店的多方阻拦。各地政策不一,有的当地政策规定,多少平方公里范围内只能开设一家药店,妨碍市场竞争。带来的问题是,药店的分发,金字塔结构,从省到市到县到镇,每一层都有10%左右的毛利,到最终端的时候,毛利比较高。普通药品大概会有50-100%的毛利,中间环节给吃掉了。处方药的话,甚至更高。
相比之下,与医疗健康关联的另一个细分领域、养老产业被“新经济100人”看好,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末中国老龄人口超过2亿人,以后会逐年上升,20年内老龄人口将达到3.5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几乎超过了除中国、印度以外的其他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同时,老龄化将带来很多商机。过去,一般认为老年人节省、舍不得花钱。他们的儿女可以为互联网上的老年人服务买单。例如,处于中产阶级的儿女在互联网上了解有资质的护理人士情况,下订单,护理人士就按时到他们父母家里,给他们父母做按摩、洗澡、买东西。现在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四川一些小县城,当地旅行社组织“夕阳红”旅行团固定往返成都——泰国,有的退休老人甚至到澳大利亚、新西兰一住就是半年。抓住这一群体的钱包,也会为创业者和他的伙伴们带来丰厚回报。
【在线教育】
前几天参加一个企业家俱乐部的年会讨论,有人提到在线教育为何还未能爆发、出现大公司?“新经济100人”的回答是:教育是一个比较慢的行业,其他行业如电商、O2O等可以通过资本加速,但教育要靠人的体验来感知,资本无法催肥,从传统教育来讲,全世界最大的教育公司比如培生,市值百亿美元。中国最大的线下教育公司新东方的市值从未超过50亿美元。未来几年内可能会出现数家几十亿美元的公司,也有可能出现百亿美元的公司,但百亿美元的在线教育公司只会出现在这两个领域:英语和K12。中国的家长是以近乎宗教信仰的狂热和虔诚为教育买单,而在线教育较之线下教育机构的优势在于,能够让三四线城市的家长购买到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教育更为公平。
【互联网金融】
所有的交易都和金融密不可分,商业价值链的最顶端是金融。最终,涉足O2O、电商等领域的公司终将不甘于受制于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所有公司将在金融层面展开竞争。国内货币总量是150万亿元,这意味着大量的空间和机会。目前国内有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几乎所有的VC、投资机构都在大量布局互联网金融的各个细分领域。但“新经济100人”认为,95%以上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将在2016年后的两年左右倒闭,不仅是创业的5%生存法则,还有互联网金融的特殊性,创业公司将面临更加严厉的政策监管。经过近两年淘汰后大概活下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不会超过200家,从中再存活下来几十家从数十亿美元到数百亿美元的公司。
伴随中国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老牌VC们,习惯于为中国创业公司寻找一个美国的对标。任何一个工业大国都会走过一段山寨之路,放在互联网世界也同样。然则,中国互联网正在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模样。
中国的市场经济只有短短三十多年,许多在美国发展上百年、业态成熟的行业在中国压缩到30多年里爆发式增长,这个增长的过程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同步。这也意味着,很多行业还没有发展到足够先进、足够成熟的阶段,就面临着互联网变革寒气逼人的冷锋。例如零售、例如金融。
或者是,美国模式照搬到中国水土不服。例如共享经济的典范Airbnb在美国发展一帆风顺,,但同样的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原因是中国缺乏足够深厚的社会信用体系。
这种特殊的环境酝酿出与美国不同的互联网发展之路。有的创业者面对投资人的诘问“你的公司在美国有没有相似的?”,张口结舌。现在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做的事情,有些已经找不到美国的对标。
这也意味着,习惯按照美国对标投资中国的老牌VC也会面临着落伍的困窘,新一代的VC会崛起,因为他们更灵活,更开放,更懂中国以及中国创业者。
目前,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中国占有四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全球互联网的格局是中美两极,或者说,全球互联网世界分为:美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仅仅背靠中国的巨大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就能成为全球互联网世界的一极。
上述互联网巨头都在探索全球化之路,也有轻而小的互联网公司避开了国内残酷竞争,而选择了全球市场的蓝海。跨境电商是将海外商品带入中国,满足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未来更深远的中国公司的全球化,势必是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更上游,为全球用户提供商品与服务。
有一大批创业公司,紧盯着全球市场,猎豹移动进入全球市场三四年时间,其全球的用户量超过了5.6亿。有的甚至在诞生的第一天就开始走向国门,大疆无人机第一年在海外的销售额占了总额的70%,2015年年初发布最新款无人机时,发布地是纽约、伦敦。而另一家成立于2014年6月、主攻全球化的公司APUS,成立一年半用户数就超过了5亿。有的公司甚至在海外成立基金,只投资当地的互联网公司,这是真正的全球化企业的野心和梦想。
尽管前文谈到中产阶级的时候,强调的是外在的消费行为来界定这个阶层的身份。但是,一个群体的身份认同,必然有内在的价值观趋向同一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是与全球通行的文明规则接轨进程,中国的中产阶级与美国的中产阶级在某些事物的判断上也会采取同一的标准。
如今创业主力已经转移到75后、80后,甚至90后也开始接过创业的接力棒。这些年轻创业者生长在最安稳的时代,物质丰裕,也没有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他们内心安全感更足,对人性持有更积极的看法,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是可以共赢的世界,而非零和游戏。他们也是看着安徒生童话、看着日本热血漫画、看着好莱坞电影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与世界的普遍价值观更融合。而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也是去阶级斗争、去政治化的,主张科学、主张理性,他们更相信世界有其通行的规律。如果说60后的企业家的公司治理带有权谋学的气息,在80后创业者这一代,他们更相信管理是一门科学,而非是帝王心术,而非是权谋。这样成长起来的80后创业者,他们没有前辈们那么强烈的政治抱负、家国情怀,他们的驱动力更多来自于,践行自己对这个世界本质的认知,实现自我价值。
或者换一句话说,我们为什么创业?创业的根本是为了赢得自己财务上的自由和精神上的独立。
下一代的创业者会具备比阿里巴巴们更大的全球化机会,原因在于文化,在于这些创业者具备全球通行的价值观。中国公司的全球化,必然需要与全球通行的文明规则对接。
中国经济的每个领域,金融、信息、能源、医疗、服务、娱乐等等,都会被新技术、新模式给颠覆。在传统领域,条条框框太多了,民营企业什么都做不了。这逼得民营企业只能到全新的领域野蛮生长。互联网就如此。所有用户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所有效率低下、交易成本过高的,所有被监管过度的领域,在未来都有被创新颠覆的可能。这是中国当下每时每刻正在发生的新商业革命。
这就是中国增长的新动能,我们称作“新经济”。
投身新经济的创业者大军中,将诞生未来的世界级公司、行业巨头。
近两年,因为资本的推动,中国互联网已经出现了若干大型合并案例。这是中国创业的残酷,很多行业只有老大才能让风险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在一家优质公司上获得的回报将远远超过这只基金所有的成本。能用“还行”、“还不错”这样形容回报的VC很有可能坚持不了几年。
这也就意味着,风险投资的赌性会越来越重,看好谁,就一把推出巨大的筹码。投资人的心态,就好比玩德州扑克的all in。
李志刚和他的小伙伴们创办的“新经济100人”(微信公号),深度报道新经济各行业的领导者,我们希望找到新经济未来的TOP100,譬如17年前的马云、马化腾,10年前的刘强东、王兴。
站在2016年,我们与已经或者有志投身创业的创业者,以及投资人发起邀约,看十年后的2026年谁领风骚?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