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农产品供给?牛鼻子就是质量品质,我国的农业需要一场品质革命,才能真正地形成有效的农产品供给,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要从单纯追求数量增产的温饱型生产方式,过渡到对品质、安全、健康与生态环保等要求比较多的小康型农业生产方式,以满足我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不仅仅需要在农业结构上进行调整,还需要生产方式的转换,更需要从源头到流通对整个产业链进行重塑。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如何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农产品供给?笔者以为牛鼻子就是质量品质,我国的农业需要一种品质革命,才能真正地形成有效的农产品供给,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仅我国的工业需要一场品质革命,提升制造业的品质,我国的农业其实更需要一场品质革命,通过从源头到餐桌的革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品质质量方面的需求。
从总量来看,我国的农产品已基本满足国民需要,但从质量来看,这个缺口还相当大。从未来视角来看,这个缺口还会愈拉愈大。我国一般的大米与日本的大米品质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网购的日本大米每斤一百多元还是有不少人热衷购买。吃过日本大米的消费者可能会有印象,那就是日本大米的口感相当好。笔者在日本调研时发现,日本人居然把亩产600斤以上的大米用来喂食猪鸡等动物,而市场出售供人吃的是亩产600斤以下的大米。日本人多年在育种上对品质有很大的要求,使日本的不少农产品在品质上与我国拉开距离。日本的水果蔬菜不少是按“个”卖的,而我国的是按“斤”卖,但价格差不多,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对品质的追求。我国近年来无论是育种还是栽培太过分追求产量,导致虽然产量上来了,但品质差、质量下滑,满足不了我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品质的需求。
按美国的一家机构统计,中国已有3亿多人进入小康,未来到2020年,我国还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小康收入水平。这种阶段的居民消费与温饱阶段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对食物的品质、健康、安全与生态环境等更为关注,但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是数量导向,每年的统计上报指标也基本上是粮食生产了多少斤,优质的农产品虽然已有,但数量极为有限,可能还不到1%。从育种角度,那些增产的品种比较容易得到批准与关注,而品质与产量往往是反向关系,高产的品种很难做到优质。从生产角度来看,我国的农民数量众多,规模有限,在收购环节基本上没有谈判能力,中介也不会因为农民少用化肥农药而提高收购价格。从销售视角来看,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基本上是做生产的不做销售,做销售的不做生产。生产者不知道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卖给谁了,而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也不知道这个农产品是谁生产的。这样的产业链应该是半截子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信建立不起来,产量品质质量难以提升。如果从温饱阶段来看尚能接受,但对于小康阶段的消费者来看,就会觉得品质差很多。近年媒体经常报道不少农民家庭实行一家两制,自己吃的与供市场出售的是两个生产系统。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的农产品生产亟需革新。
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品质,满足愈来愈多的消费者需求?应该说单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相当难,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乃至整个产业链进行重塑。
首先从育种环节,应该实行多样化战略,不能再单纯地把增产多少列为育种的目标。而应该让那些追求优质的品种能够得到推广应用。按一号土猪品质创始人陈生的观点,现在市场上猪品种是劣币驱逐良币,市场上盛行的是那些生长周期短、增长速度快的品种,而传统土猪品质口感相当好,但生长周期近10个月,是目前主流猪种生长周期的一倍,这样优质的传统土猪就被劣质的快速生长品种所替代,养殖户单纯地养殖这些生长周期快的猪可以卖到更多的钱,最终导致消费者面临的选择只能是生长周期短的差品质猪肉。其实不少农产品育种推广方面都陷入了唯产量论的误区,最后导致那些品质很好但产量不是太高的农产品被淘汰。这对生产者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市场上没有合适的品质质量发现信号,但对消费者来讲,这个损失就太大了。农产品品质的好坏不如一般的工业品。从外观上能够看出来,有时可能会相反,那些品质好的,反倒是从面相上并不好看,而商家为了好看,故意用上各种化学品制造出色香味俱全的农产品。这些特点使农产品的品质提升更面临诸多难题。包括目前市场上的认证鱼目混珠,使消费者对于究竟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难以进行有效的判断。
其次,从产业链来看,应该进行简化重组,实行一体化的生产。目前从生产到消费者环节过多,许多公司生产是采取半截子化的公司+农户,质量管控流于形式,产品品质质量难以保障。小农户面临大公司没有任何谈判力,只能靠数量取胜,大公司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农户的产品进行检测,这样往往出现公司与农户的互相不信任,从而危及产品质量。未来的出路应该包括:一方面公司应该建立稳定的基地,与合作农户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或者实行公司一体化生产;另外一方面农户也可以联合起来,组成合作社,建立自主品牌,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再局限于过去的生产,而是把产业链延长,把整个终端都做起来,实行产销直拉对接。这样既可以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消费者也可以对所购农产品进行追溯,买到放心的食品。
目前我国各地发展迅速的新型经营主体为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品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但还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过去几年,随着我国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展开,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明晰,全国土地流转总面积已经超过了30%,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发展迅速。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新型经营主体对资金周转、抵押担保等需求也会相应提高。需要国家惠农政策和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建设,以此来增加我国市场上紧缺的农产品的生产。
这次会议还提出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其实某种程度上这种现象也与品质脱不了关系。我们生产了太多的低品质农产品,而不少过剩的产品却需要进口,比如小麦,高面筋的小麦还十分紧缺。由于我国面包产业发展迅速,高品质的面筋小麦生产不够,只能靠进口。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除了加快粮食加工转化之外,还需要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把那些单纯追求产量的种植面积降下来,多扩大优质产品的种植。
未来我国的农业应该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通过多种方式,使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得到大幅度改善提升。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风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