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财经故事 > 正文

山西绛县有位不普通的古稀农妇

来源: 山西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宋玉秀荣获“奉献精神奖”。

宋玉秀(中)与农户们一起分装山楂。

被誉为“锅台边的女作家”的宋玉秀,创作一系列文艺作品颇受社会关注。她还牵头成立了山楂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勇闯致富路——

【写在前面的话】

年逾古稀的宋玉秀是绛县北柳村人。这位普通农妇有着不普通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果。她坚持40年搞文学创作,出版了一系列散文、小说等书籍。眼下,她正精心创作第7部长篇小说《墓地烟火》,预计年底即可出版。

近些年,宋玉秀在家乡牵头建起了山楂专业合作社。她还有幸成为山西省人大代表。这一切缘于她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她是一位永不服输的农妇。荣誉没有使她固步自封,而是成了她继续奋进的动力,她仍然心系农民,脚踏实地,奋力打拼。她的业绩和事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宋玉秀1944年出生于绛县北柳村。初中毕业后,她一边务农,一边坚持文学创作,且有不俗的成绩,被誉为“锅台边的女作家”。

2006年,宋玉秀牵头成立了山楂专业合作社,带领一些乡亲走上了致富路。今年“三八”妇女节,笔者专程采访了宋玉秀这位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巾帼创业者。

锅台边搞文艺创作

当年,初中毕业返乡后的宋玉秀,一心扑在了文艺创作上,她要用自己的三寸之笔,讴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描绘农民群众的美好新生活。虽然文化程度有限,但她不服输,她要啃小说创作这一硬骨头。然而谈何容易?拿起笔就觉得有千斤重,写出的东西不要说示人,就是自己也看不过眼,气得她把初稿撕得粉碎。她开始从头学起,不仅订了一些文学杂志,而且借了《写作基础知识》《文学概论》等10多种书籍攻读起来。

渐渐地,她摸索出一些写作门道,写出的东西也不像当初那样粗糙了。然而,新的困难又不客气地一个个向她袭来:她结婚后生有3个孩子,因爱人在外工作,她每天除了下地干活外,还要挑水、磨面、拾柴、做饭、喂猪、垫圈,同时还要做全家老小的穿戴,要抚养教育孩子,简直是里当老婆外当汉,一天到晚不停歇。但是,她坚持掏闲摸空挤时间干,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有次看书入了迷,竟把笔帽当菜夹起来。晚上在灯下,往往是手里做针线活,脑子构思,为此常被针扎破手。有时,为了写作,她不得不一手抱着嗷嗷哭闹的宝宝,一手艰难地挥笔码字。

天道酬勤。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女性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与独特理解,使一篇篇散发着朴实乡土味道、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相继问世。继1981年的处女作短篇小说《三女拜寿》在《汾水》第7期发表后,一发不可收。《苦酒》《王老大的新房》等一批短篇小说和《金砖夫妻》《翼城县城为什么是圆的》等30余篇民间故事接二连三发表。同时,她还出版了长篇小说《奶头山下风云录》《劫情》《屋檐下的亲情》《涑水源》《追梦女人》,并创作了电视连续剧剧本《收获柿子的季节》《重托》《我们村的人》《尧王》等。现在,她在繁忙的各种事务之余,正精心创作自己的第7部长篇小说,预计今年底即可与读者见面。

牵头成立山楂专业合作社

靠着不服输的劲头,宋玉秀在文学创作领域小有成就,引起轰动。但她并没有固步自封,停止不前。

宋玉秀的家乡绛县气候和土地很适合山楂生长,因此,当地的山楂品质好,产量高,成为全国七大山楂生产基地之一。当时全县种植山楂共有10万多亩,产量也在不断增长,县里虽有几家山楂加工企业,但能力有限,采摘的山楂难以全部消化。这样,一到收获季节,老百姓的山楂卖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烂掉。有的干脆不再采摘,任由自生自灭。偶尔外地过来几个客商,人们你争我夺,好山楂也卖不上好价钱。“卖山楂难”成为果农挠头的事。

2006年,宋玉秀从媒体上捕捉到发展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和信息,她便琢磨,如果把大家组织起来,统一销售,一方面果农自己不再打内战,另一方面也堵塞了客商克扣的漏洞,同时,也为客商收山楂打开了绿色通道,他们再不用为此东跑西颠,岂不是一举几得的好事?

说干就干。宋玉秀决意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当时,绛县尚没有这一组织,这一提议立刻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但宋玉秀没有退缩,她和本村的刘玉国、王有顺等5户农民联合,成立起玉秀山楂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一成立,立刻显出了它的勃勃生机。社内这几家都有山楂园,你几亩,他几亩,三下五除二凑了一车货,很快就卖掉了。村里人说:嗨,想不到这几个老家伙的招还管用,咱也得学着点!

入社者增加到580户

玉秀山楂专业合作社像磁石吸铁一样,很快凝聚起众多村民。但参加的户多了,山楂多了,问题也就来了。虽然与客商签订了收购合同,但由于种种因素,订购的山楂并不能立即消化完,放的时间长了不免腐烂。为减轻山楂销售时间上的压力,宋玉秀决定建保鲜冷库。

建冷库是好事,但需要资金。宋玉秀求亲攀友,东挪西借,凑了十二三万元,先花6万元买下了村里早已废弃不用、破烂不堪的饲料厂。宋玉秀大致规划了一下,预算买厂子剩下的钱,只要精打细算,翻修厂房改建冷库就是差上个三四万元,大家凑一凑也就起来了。翻修工程风风火火启动。

不料,一场事故从天而降——

厂房加盖时,有一个工人不小心从木梁上掉下来不幸身亡了。宋玉秀找人协调,结果把好不容易筹集来的钱一股脑儿全赔了进去,留下了破败不堪的一堆烂摊子。

那一年的雨水特别多。有天晚上暴雨突袭,木料、水泥、石灰全泡在水里不说,厂房内的积水眼看都有膝盖深了。宋玉秀他们急了!如果这厂房的墙一塌,将血本无归。于是,他们连夜冒雨回家取来工具挖排水道。谁知厂房地是用水泥硬化了的。无奈,只好从墙上用铁锤砸了个洞,水才流了出去。天亮一看,吓得他们不寒而栗:十几米长的大木梁,墙上只压了2寸多,要是打洞时震动再大一点,木梁很可能掉下来,那时谁也跑不了,多险啊!

墙是保住了,又一道难题摆在面前,钱没了,下一步用什么翻修厂房改建冷库?股东一个个撤出,只剩下宋玉秀。最后,宋玉秀说服家人卖了宅院,亲朋好友也热情相助,历时3年多,硬是把厂房翻修好了,里面有办公室、科技活动室,100平方米的果品交易大厅,还有能储存120多万公斤山楂的冷库。

合作社每年都和公司签订几十万元的收购合同,社员的山楂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每斤加5分钱。加上她又不失时机地开办起年产300多吨的山楂醋厂,使这一食用保健产品很快打开了销路,从此外来客商络绎不绝,社员家的山楂再不用发愁卖了,别提心里有多踏实,多高兴!竞相入社者趋之若鹜,一下子增加到580户。

宋玉秀根据自己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亲身经历,写作并出版了长篇小说《涑水源》,颇受好评。她也实至名归地荣膺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中的“奉献精神奖”。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