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家论道 > 正文

政商学界共议新型政商关系:如何落地“亲”与“清”?

来源: 正和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起重大反响,特别是用“亲”“清”两个字来定位新型政商关系,为从根本上建设文明政商制度、构建和谐政商关系提供了根本指导和重要遵循。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6月25日,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主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亲”与“清”新型政商关系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亿阳集团董事长邓伟,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等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内容摘要。

▌王钦敏:五个原因导致政商关系不健康

去年,全国工商联就政商关系多次赴地方开展调研,访谈550多名党政部门负责人、企业家和商会负责人,同时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700多份。通过分析阶段性调查结果,我们国内不健康政商关系的部分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政府干预市场过多过宽。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公职人员和企业家认为,“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权力过大”是导致官商勾结的主要原因。很多企业反映,当前通过审批、管理、监督、处罚、资格认证等环节进行寻租,仍是形成官商勾结的重要因素。

行政执法司法自由裁量权过大。有的企业家反映,一盒薯片过期,罚2000元合法,罚5万元也合法。在司法审判中,金钱案、权力案、人情案等常交叉发生,与滥用自由裁量权关系很大。

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对反腐败工作表示支持,认为腐败现象得到了遏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党政干部不作为、不担当、不与企业家联系交往的现象。个别官员谈商色变,故意离其甚远。有企业家说:“以前是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现在是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

不少党政干部感到“不清楚如何交往”。他们感到与企业家交往的度不好把握,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得不采取消极的态度。随着被查处的官员数量不断增多,一些企业家也感到“害怕”与官员接触,以防万一受到牵连。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构建“亲”与“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我谈四点看法。

一,畅通政商沟通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经常化的政企沟通机制,积极引导广大企业家主动同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各级工商联、商协会也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提振民间发展信心,共同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挑战。

二,厘清权力和责任边界。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信息披露制度,让服务信息可见、可查,去除暗箱操作的土壤,让政商关系更加清白,做到交往有道、廉洁互信、共谋发展。

三,完善党政干部监督问责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和社会对各级政府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的评议制度,对懒政、怠政、庸政行为进行曝光和责任追究,对守廉政、能干事的党政干部给予嘉奖。

四、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誉。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企业家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辜胜阻:重构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民间投资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是民间投资急剧下行。2012年之后,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而今年1—5月份,更是首次出现“双下滑”,一是占比从64.2%下滑至62%,二是增速从20%—30%下滑至3.9%。

引发民间投资下行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老矛盾,又有新问题;既有投资空间压缩,又有融资渠道不畅;既有外部体制机制不顺的原因,又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因素;既有投资动力不足的原因,更有民企转型能力跟不上的因素。其中,民营企业家预期低下,“不敢投”、“不想投”是当前民间投资急剧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亲”“清”政商关系的本质是处理好“公利”和“私利”的关系。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行为和目的都应在维护公共利益范围之内进行,彻底从“灰色地带”走出来。要从传统“高度人格化”的政商关系迈向“法人化”的政商关系。政府官员与企业家的合作关系本质上应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体现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建立在制度化、法治化基础上的法人关系,要避免因官员和企业家等“自然人”的变化而影响长期合作预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当前相关改革政策的配套措施尚未健全,政策落地效果还不是很好。主要问题是: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政策执行中“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部分政府官员“谈商色变”“躲商、冷商”,不愿也不敢与民营企业打交道;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资金链紧张,等等。当前,只有打破上面的“三门”,融化市场冰山、移走融资高山、跨越转型火山的“三山”难题,才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构建“亲”型政商关系,要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让政府官员“敢作为”“愿作为”“主动作为”。

构建“清”型政商关系,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问题。要加强法治建设,以契约精神为导向,在“亲”政中斩断投机的杂念。要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民营企业家面向“市场”而不是面向“市长”。

总之,扩大民间投资需要从投资空间、融资渠道、投资能力、投资动力、投资预期和政商关系六个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帮助民营企业家改变投资短期化的现象,形成长期投资预期。

▌艾丰:认识“亲”“清”二字的深刻含义

民营企业家是我国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多种所有制成分又将实现有机融合。在这个基本经济制度中,民营企业家扮演了最具覆盖力、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的角色。

民营企业家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并拥护改革的社会阶层,是有远大发展前途的力量。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党政干部对这个阶层的人应该“亲”,都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有人把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归结为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往过密的结果。于是,有些干部不仅疏远了民营企业家,甚至一概拒绝和民营企业家的任何来往和接触,以求避嫌。还有的领导机关做了限制以至禁止干部和民营企业家交往和接触的若干规定。这些只抓表面现象的办法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成为干部不作为的借口,以致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由于“不清”而导致“不亲”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

提倡“清”,首先要清醒。不能因为个别民营企业家的问题而整体否定民营企业家阶层,也不能因为整体肯定民营企业家阶层,就放弃了对个别民营企业家特殊行为的判断。政商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党政干部对民营企业家应该亲,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又有各自不同的规律和规范,不能把它们混同起来。

党政干部和民营企业家之间有双重关系。第一重是宏观关系,党政干部作为上层建筑的代表,民营企业家作为这个阶层的一员,工作关系解决的是宏观利益问题。处理好这个关系是为了给这个阶层带来普遍利益,给社会带来普遍利益。第二重是微观关系,党政干部作为个人,民营企业家作为个别企业代表,两者之间的个别利益关系。

如果是第一重关系,应该说是越亲密越好,如果是第二重关系,那么就必须依法行政,按制度办事,否则就会发展到官商勾结。一个好干部,仅仅做到清白是不够的,消极的清白,光顾摘清自己,对事业不负责任,并不是好干部。既清醒,又清楚,既清白,又清明,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清”。清明的干部,不仅会亲近企业家,企业家也会亲近他。这样,全面的亲清关系才会建立起来。

▌刘永好:进一步宣传推动新型政商关系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和参加联组会时讲到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讲到了”两个毫不动摇”,讲到要让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官员怎么样和民营企业亲近,怎么样摆好处理好“亲”和“清”的关系,同时也给民营企业鼓气,给大家树信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讲得最直接最明确的。我深切体会到党对民营企业的政策一直在不断肯定,不断深化、优化。我觉得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非常鼓舞人心,给很多民营企业极大的鼓舞,体现了我们党对民营企业是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当前,一方面,经济还不够景气,投资的回报率不高,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各种要素成本大幅提高,员工工资提升,社保的要求越来越严,同时环境保护这方面的成本越来越高。在一段时间内,大家感觉有点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家如何把握好跟政府关系的界限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我们关于“亲”“清”政商关系的研究和宣传还不够,一些经常参加工商联和政协活动的企业家比较清楚,但还有好多民营企业根本就不了解,建议加强相关的宣讲和推广。比如,有没有可能组织一个关于“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发展的宣讲队伍,来推广推动。在经济下行的格局下,在民营企业投资增速下跌的情况下,这样做能让我们的老百姓、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家,让一些创业创新的双创人士深刻体会到党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是肯定、鼓励、支持的。另外,党和政府给了很多政策、办法、手段,给了很多支持,我们需要去争取和获得,而我们的政府部门也希望能够把这些政策和这些政策带来的好处,落到民营企业群体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亲”与“清”是新型政商关系的纲领,学习领会这个精神要纲举目张。在新的格局下我们怎样贯彻好“亲”和“清”,怎样处理好党、政府和企业家的关系,同时又做到清清白白,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对于民营企业投资的信心恢复非常重要,而且还需要把这样的好政策让我们的企业家们都知道,让人民群众都知道,才能让大家树立信心。确实有一些企业家跟政府跟官员走得太近出问题了。那么,这个边界在哪里呢?我觉得总书记这个“亲”“清”就是个大的边界。怎么样把握好,需要我们工商联、政协和各个组织,向我们的官员,向我们的党的领导干部,向我们相关的组织都要做好宣传和推动。

总之,在新的格局下贯彻好总书记的于“亲”和“清”型政商关系的讲话精神,处理好党委政府和企业家的关系,对于民营企业投资信心的恢复非常重要。现在需要各方努力把讲话精神宣传好、宣讲好,让企业家们和所有的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都领会精神实质,这样才能树立信心。

▌邓伟:必须先做正才能做大做强

“亲”“清”树立了新型政商关系的准则,意义深远。“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准则减轻了双方的心理负担。我们民营企业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以创新、执着、敢于担当的精神,靠高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员工健康可持续的成长,这才是正道。企业必须先做正才能做大做强。

为此我提三点建议。

继续鼓励三个关键少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王钦敏主席在全国工商联十一届四次执委会的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三个三”,即清晰处理好三个关键少数的重要性,“三严三实”,三个创新。处理好三个关键少数的关系是企业家、创新人才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关系,这也是新时期新常态中的一门学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社会发展也需要发挥先进力量的引领作用,富民强国,振兴中华,还得靠抓好三个关键少数,即企业家、领导干部、技术人员。

继续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各级政府官员将党中央国务院的好政策从文件上和文字上落实到实际上和实惠上。特别是国务院关于非公经济的新老36条,明确提出民营企业也可以给予财政补助,但是很多地方根本不落实。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拓宽培养渠道,进一步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文化环境。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出台了充分发挥人民检察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

加强反腐的机制建设,靠从严惩治实现不敢腐,靠完善制度实现不能腐,靠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实现不愿腐。在要求公务员做到“清”高境界的同时也要给予合理的物质待遇,通过建立和完善薪酬待遇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党政干部的积极性。

(出席本次座谈会的嘉宾还包括:哈尔滨中央红集团董事长栾芳,成都迈普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花欣,金洲集团董事长俞锦方,北京西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国龙,北京海兰信科技集团总裁魏法军。)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