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卢德之:慈善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

来源: 《中国慈善家》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本文为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博士于2016年9月14日在“华民慈善茶座”上的讲话。


卢德之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今天,我想重点谈谈与“21世纪慈善”有关的几个问题。当然,我是在提出一个问题,比较宏观。我的基本观点是,面对21世纪发展,我们应当把视角放得更开、更大一些,才可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如何认识慈善特别是全球慈善的发展问题,“21世纪慈善”是一个很好的视域与角度。

1何谓“21世纪慈善”

2016年1月8日,我在夏威夷的第三届东西方慈善论坛上提出了“21世纪慈善”这个新概念。我认为,21世纪慈善是现代慈善在21世纪的发展形态,既继承了20世纪慈善的主要特征,又要开辟21世纪慈善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方式。所谓21世纪慈善,就是以21世纪全球发展为目标,融合不同文明成果,用慈善的方式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民族、环保、太空等领域协同发展,推动全球用共享治理资本,让资本创造的财富为多数人所共享,为实现全球共享发展而不懈努力的现代慈善形态。21世纪慈善的本质是创新、发展与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发展是,21世纪慈善不仅仅是以往慈善所强调的富人慈善、扶助弱势群体,抑或参与文化、教育、医疗、环保等社会活动,而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力量。所以,如何认识和把握21世纪慈善的基础与特点,以及如何认识慈善在21世纪发展的地位,不仅仅是慈善本身的问题,而且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当寻找更多共识的一个重要问题。

2慈善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

面对21世纪发展,我们必须看到的一个事实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及其力量已经日益多元化。社会发展有自己的基本力量。这些基本力量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与现在。尽管人们对此存在不同的分类与解析,但共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与此相适应的是,人们对影响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往往受到一些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认识之间的差别比较大,角度与差异事实上更大。而且,由于人们所生存的区域、气候差别,以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差别,加上因时代不同由此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意识形态、行为习俗等,人们对社会发展主体的认识也自然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其中对社会发展主体力量的认识也自然更有特点了。比如,20世纪中期以前,国家几乎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单一的主体力量,此后半个世纪特别是21世纪以来,新的主体力量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国家的重要主体地位或者说第一主体的地位依然屹立,但新主体的作用与影响也日益增强,甚至在许多方面影响社会发展的转型方式与过程。

我们已经看到的一个事实是,由于世界经济生产、交换、消费方式的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发展,国家主体力量在弱化,过去那种单一国家或少数国家主导世界秩序的传统模式已经衰落,而且在世界发展中的国家作为权力主体的模式也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最明显的是,在21世纪全球治理中,除国家这个主体之外,还有跨国大公司、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等都已经发展成为国际间的新主体。如果不寻求这些新主体的合作,全球治理就难以寻找到更多来自商业、金融、技术、资本等层面上的支持。特别是面对多元发展的21世纪,人们更希望坚持多元主义的对话与合作,追求和平而非暴力的发展方式,如何发挥这些新主体的作用就显得日益重要。

在日益多元的社会发展主体中,慈善组织以及慈善行为作为一种国际社会新主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慈善的本质是共享。慈善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的社会发展主体力量,不仅继续以传统慈善的方式在教育、扶贫、医疗、环保、文化、社会等领域展开慈善活动,引领财富走向共享,还将更现实地面对21世纪人类发展,积极参与并展开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对话,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我把21世纪慈善的这个作用称之为“慈善之剑”。也就是说,20世纪的现代慈善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一国的发展中,都是以一种软实力的形式出现的;到了今天,21世纪慈善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体,也就不仅仅是富人捐献财富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用现代慈善理论和思想去号召更多的人去做好事那么简单了,21世纪慈善已经成长起来,已经长出了“牙齿”,已经是锐利的现代“牙齿”,可以在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比如融合文明、协同利益、反对战争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伊朗核问题谈判达成历史性协议,洛克菲勒家族的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就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以来,为了促使伊核问题谈判尽早达成协议,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先后支出了43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都提供给了一个由美国前外交官领导的纽约非营利组织伊朗计划(Iran Project)。该组织10多年来一直在与时任伊朗首席核谈代表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等伊朗政要保持联系。伊朗计划的成员定期向小布殊(George W. Bush)政府和奥巴马政府官员通报相关情况,这些官员中包括奥巴马政府的前副国务卿伯恩斯(William Burns)。在2013年的秘密会谈中,伯恩斯与伊朗政府官员经过反复商讨,最终确定了伊核问题临时协议的大部分内容。这个临时协议为在维也纳进行的伊核问题峰会铺平了道路。2015年7月14日,伊朗核问题谈判达成历史性协议,从而使延续了12年的伊朗核问题达成了政治共识(详情可以参见《伊朗核谈判背后的功臣》一文)。所以,“慈善之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柔软的一面,更有尖利的一面,能够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同问题发挥作用,而且从以往的“针灸作用”提升为内科、外科作用了。

当然,21世纪慈善这把“慈善之剑”还在打磨过程之中,或者说还处在成长的初期,但是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此,如何让21世纪慈善更好地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力量,则是全球慈善家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而且,21世纪慈善既然是主体,就应当承担主体的责任,扛起主体的担子,并且挺直腰杆扛起来,扛出成就来。这是21世纪慈善人与慈善机构的责任与义务。

3共享与对话——21世纪慈善的基本主题

与21世纪全球发展相适应的是,21世纪慈善由于主体多元化以及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提升,越来越需要在不同主体之间展开文化交流与合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是一国或一个区域的问题,现在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过去主要是贫困问题、教育问题等以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的问题,现在已经扩大到全球发展中的所有问题,既有社会问题,也有自然问题,甚至太空问题等。与此相应的是,过去一些大慈善家能够帮助缓解很多贫困问题、医疗问题等,现在则需要更多的慈善家联合起来与全社会一起,共同面对与处理世界发展中的问题了。也就是慈善对象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慈善方式必须随之发展变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21世纪慈善的基本主题就共享与对话。没有共享,就不会有慈善;没有对话,就不可能推动全球慈善更好地发展。

第一,21世纪慈善与传统慈善的对话。比如21世纪慈善与宗教的对话就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宗教是慈善事业中的“常青藤”,慈善是中国宗教的理念,慈善活动是宗教慈善理念的外显化和社会化,是宗教慈善理念的社会象征符号。佛教慈善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上,历朝各代的佛教都有兴办义学、开设义庄、造船义渡、修桥补路等多种领域的慈善福利事业。

第二,21世纪慈善与慈善创新的对话,慈善创新始终是慈善发展的永恒主题。在美国,企业家捐资慈善有着悠久的传统,石油巨头约翰•洛克菲勒、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将毕生的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并成立家族基金会进行管理。然而近年来,这些传统的基金会却因缺乏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及透明严谨的绩效衡量标准而备受诟病。比尔•盖茨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凭借巨额的资本以及微软先进的管理经验,他要用商业的法则去改变慈善的规则。“效率”正是比尔盖茨运用商业法则给慈善领域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盖茨的慈善伙伴,U2乐队主唱Bono说道:“他想要知道每一分钱的去处,不是因为他在乎这些钱,而是源自他对效率的要求。”与企业经营不同的是,慈善领域的效率却难以用数字来衡量。创造性资本主义的“野心”商业头脑、创新思维,比尔•盖茨不仅仅满足于基金会成功的商业运作,而要将变革带入资本主义制度。2008年达沃斯论坛上,他提出“创造性资本主义”的概念,引发激烈争论。有人反问,难道传统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创造性吗?比尔盖茨的野心是不是太大了?公众的“叫板”络绎不绝。那么,所谓创造性资本主义的“野心”究竟是什么?

第三,21世纪慈善与世界发展的对话。比如由联合国发展基金会、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世贸企业促进会等六家组织机构联合发起、举办的“世界和平祈祷大会”,就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全力发展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和睦相处,维护全球的长久安宁。大会有三个主题:一是和平。和平主义又称非战主义,是反对战争或暴力的一切形式,追求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信仰和支持和平主义的人称为和平主义者。二是博爱。“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博爱是一种特殊的爱,很无私的爱,因为爱的对象是全人类,博爱,既是无私的,又是广大的。既能把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这爱给予不认识的人。甚至是在平时反目的敌人遇难的时候也能伸出援助之手。三是希望。旨在展示人类追求和平、博爱和充满希望的诉求。

第四,21世纪慈善与世界和平的对话。全球慈善组织与慈善活动应当旗帜鲜明地投身到反对战争的和平行动之中去。世界一直都不太平,局部战争也没有停歇的时候。慈善作为现代文明的使者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通过慈善进入和平事业,是21世纪全球慈善发展的新任务。这让我想起了英国的麦克•贝茨勋爵,他是英国上议院议员、内政部国务大臣、英国枢密院顾问。2015年是首届中英文化交流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勋爵决定徒步1600公里,从北京到南京、最终抵达杭州,用这样的方式来反对战争,支持中国慈善。从7月27日开始,进行“2015中国慈善徒步”。此行他从北京出发,横跨半个中国,途经南京最终抵达杭州,全程预计1600公里。“首先,今年是首届中英文化交流年;其次,2015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也想通过徒步方式支持红十字会在中国的慈善事业。”到达南京后,贝茨勋爵在南京市内徒步,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是我这次徒步的重点城市。”他说,“这是一座见证1937年人类历史浩劫的城市,我想在南京悼念在战争中无辜牺牲的人。”贝茨勋爵和夫人商定,只要自己身体条件允许,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为和平徒步募捐活动,让和平的理念被更多人接受。

面对慈善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国际慈善组织、国际慈善机构、国际的大基金会等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会在许多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所以,国际慈善组织、国际慈善机构、国际上的大基金会无疑是21世纪慈善发展的重要主体,应当通过国际慈善承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